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卢胜君 《国防》2012,(10):55-56
一、体制意识——由陆缘为主向陆海并重转变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社会管理体制运作依赖人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历史发展到今天,大多数人的海洋思想仍是陆缘主导下的农耕思想,与外向型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吻合.只有转变陆缘为主的农耕思想,树立海缘为主的思想体制,海洋意识发展才会获得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 一是培育蓝色领海的思想.蓝色领海即蓝色国土.从地球空间海洋与陆地分布看,海洋是看不见泥土的大地,陆地是看不见蓝水的海洋.黄色领土意识是中国人民的天然情结.人们常以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自豪,认为国土就是国家管辖的陆地.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几乎把海洋、海防、海权、海军看为同义词,蓝色领土观念较为贫乏,致使国家在制定一些政策过程中较少考虑海洋因素,对海底资源、海洋水产、海洋运输、海区管辖等也较为忽视,海洋意识和海上力量因此受到严重束缚."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管辖海域;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陆地领土与海洋领土均是国土,国土区分颜色.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世界海洋军事形势发展可谓风波迭起,各海洋大国针对海上利益热点争夺激烈,为取得海洋战略主动权深化军事战略调整,加快新式武器装备研制,相互间展开明争暗斗,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进一步凸显……2009年的国际海洋安全形势趋势如何,怎样才能有效化解冲突和矛盾,将考验各国高层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军事理论课教学作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应加强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海洋战略意识、海洋国土意识、海洋安全意识和海洋防卫意识。  相似文献   

4.
展华云 《当代海军》2007,(11):34-35
文化需要传承,精神需要积淀。一个人没有精神难成大器,一个民族没有精神难以持久,一个没有精神的军队从骨子里就是群乌合之众。精神是最强的支柱,是向上的力量,是前进的风帆,是不屈的信念,大到国之命运,小至个人行止,都可以从精神上找到根源。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她是意识、风貌和特征的综合体现,集心理、观念、习俗、信仰、规范等于一体。从这个角度看海洋精神,海洋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海洋精神就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从海洋精神方面来说,中国还不具备海洋大国  相似文献   

5.
温宝龙 《国防》2001,(1):8-8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各国普遍都在规划新世纪的国家和国防发展战略。近些年,各国海洋意识和海洋战略地位都在不断得到提高。这一上升趋势在21世纪将会继续保持。各国对海洋安全环境将越来越重视。总体来讲,与陆上相比,21世纪我国海上方向安全环境将更加复杂,军事安全问题将日显突出,军事斗争将日趋尖锐,爆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卢胜君 《环球军事》2012,(19):16-17
当前,中国在处理海洋边界争端问题上,海洋意识已有所提升,但相比于一些声索国而言仍不够强,在东海、南海等问题上,周边国家愈发变得咄咄逼人。为捍卫领土主权完整,今后中国必须进一步强化蓝色海洋意识,努力实现由陆缘向海缘的体制转变,由道义向利益的认知转变,由多元向一元的主体转变,切实扭转农本位的海洋治理观念。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造船人为建设强大海军而努力奋斗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目前我国海上军事安全面临巨大威胁.海洋权益维护面临巨大威胁。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建立一支具有强大防御能力的海军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一古航海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大国,世界海洋上有中华民族的广泛权益,由于近代中国的衰落,海军龟缩在沿海和内地,军舰远离了大洋。李白在1200多年前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中国海军走向海洋的步伐有点晚,但随着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潘必将会扬帆大洋,再创辉煌。1984年,中国潘J121船参加了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第一次悬挂五星红旗和全一军旗跨越大洋、访问外国港口。在智利的彭塔阿雷纳断港码头,中国海军军人  相似文献   

9.
龚伟 《中国军转民》2006,(2):155-157
2月2日,武昌造船厂为中国科学院建造的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科学三号”顺利下水。这是我国近十年来建造的首艘海洋科学考察船,集成和代表了我国海洋科学考察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翁俊军  徐高峰 《国防》2014,(3):19-19
正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遵循国家战略部署和江苏省、南京市两级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赋予的"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加强海洋国防教育"的试点任务,紧密结合我国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形势,立足内陆城市主城区实际,大力推进海洋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着力强化全民蓝色国土意识,深入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发展。其主要做法:一是加强教育,激发热情。该区国防教育委员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努力在学习实践中统一思想。利用军民迎春座谈会、联谊会,邀请专家作《我国海洋面临的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按照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省、市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赋予的"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加强海洋知识宣传普及"的试点任务,立足区情实际,大力推进海洋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着力强化全民蓝色国土意识,有力推动了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发展。有关做法被国家、总政和南京军区转发推广。该区专门成立海洋国防教育领导工作小组,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海洋安全意识伴随海洋文化和海洋环境不断变化发展而萌生形成,促进了古代海洋军事活动开展、海上力量建设和海洋防务体系筹划,对国家发展和陆权的巩固产生重要影响。但同时,中国古代海洋安全意识建立在封建王朝自我封闭的基础之上,表现出忽视国家整体安全和长远发展、被动性继承海洋安全文化遗产、忽视海洋经济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上公认21世纪是“海洋世纪”。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迎来了“海洋工业文明”的曙光。深海油气田、洋底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矿床、海底“可燃冰”,这些沉睡在国际公共海底的战略性资源,即将进入勘探开发的新阶段,其分布之广、品位之高、储量之大,远远超出当今人类的需求。这标志着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海洋商业文明”即将转向“海洋工业文明”。因此,在海洋世纪的开端,在海洋工业文明的起跑线上,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构想,这是把握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潮流,符合中国国情、海情的睿智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4.
海洋高技术的军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一个富饶而远未被开发的宝库;海洋,又是全球生命的支持系统,是人类克服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海洋,还是兵戎相见的  相似文献   

15.
蔡运华 《国防》2001,(9):35-36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着绵延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近些年,我国在海洋开发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海上力量日渐强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海洋意识还不够强,维护海洋权益的力度还不够大,海上力量的建设步伐还不够快,要想在新世纪成为世界海上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6.
山东抓住世界船舶市场持续兴旺的历史机遇,推进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和国际化船舶配套体系,大力培植发展船舶产业链群,为建设海洋强省提供重要装备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日益凸显的海洋发展与权益等问题,文章结合IPCC-4报告及部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气候变化的海洋响应,进而从沿海经济发展、海上能源通道、岛礁主权安全等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国家海洋战略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引入风险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海洋战略风险的概念,构建相应了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并以海洋主权风险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定量地开展了气候变化对国家海洋战略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国防》1999,(5)
所谓海洋观,是指濒海国家公民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所持有的态度和认识。我国是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海洋大国,在世界海洋权益斗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对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6年春,我国政府编制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对我国在新世纪的海洋开发目标、任务等作了宏观政策上的安排。这里谨从军事经济的角度对我国新世纪初海洋开发对策作一探讨。一、要把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放在海洋开发的首位海洋意识是指人们对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深刻认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中华民族传  相似文献   

20.
《战略》指出,海洋安全——包括航行自由、海洋相关活动的保护、海洋资源的保护,等等,是由法律认定的影响到国家安全的大事,因此海洋安全一旦受到威胁,就可以考虑采取政策规定的种种措施来应对。《战略》指出了欧盟的利益所在——包括领海安全,国际海事合作与和平、对关键海洋基建的保护.航行自由、海洋经济利益的保护,有效管理欧盟海域即外部边界,以及环境安全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