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立足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和平时期的国民经济动员准备既是战时实施国民经济动员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适时安排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纳入武”发展之路,是当前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所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文章对纳入式发展模式的设计和主要内容以及对策措施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赵相权  王小东 《国防》2013,(2):37-37
国防动员准备是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而在平时进行的准备活动。做好国防动员准备,对于建立国防动员体系、积蓄动员潜力、提高快速动员能力、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  相似文献   

3.
王江琦  武希志 《国防》2002,(3):26-29
经济动员准备是我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防动员准备中最为复杂的领域。经济动员的实质,是把社会经济资源转化为国家安全特别是战争所用资源的过程。为适应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经济动员必须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动员基础,必须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动员体制。按照这两个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动员准备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袁仕聪 《国防》2010,(11):17-18
国防动员是战时将国家战争潜力迅速转化为战争实力的国家战略行为。平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做好国防动员准备,是保证战时国防动员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加快发展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满足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县级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经济动员的最末端,担负着将平时经济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具体任务,作用十分重要。为了提升县级国民经济动员水平,必须延伸组织触角,加强经济动员机构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经济动员法律体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拓展国民经济动员经费保障来源渠道,建立国民经济动员经费保障长效机制,提高履行职能能方;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大力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提高精确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6.
做好新形势下的兵员动员准备,是贯彻落实习主席能打胜仗重要指示、确保强军目标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必须牢固树立打仗思想,增强做好兵员动员准备的紧迫意识;紧紧扭住关键环节,提高兵员动员准备的质量效益;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切实保证兵员动员准备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7.
加入 WTO 在有利于壮大经济动员基础、提升经济动员资源质量、增大经济动员空间的同时,也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此,必须把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作为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出发点,把壮大动员基础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立足点,把完善动员体制作为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着力点,把搞好国民经济动员准备作为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聚集点。  相似文献   

8.
经济动员准备是纯公共物品,政府在进行经济动员准备过程中必须贯彻投入-产出原则。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既定的前提下,寻求经济动员准备的适度规模是政府追求的目标。经济动员准备规模的选择与控制,必须在理论上确立两个重要概念:经济动员准备内边界和外边界。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了经济动员准备内边界和外边界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洪瑞 《国防》2008,(9):62-63
国民经济动员从广义上讲,是指动员经济资源保障战争和突发事件需要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和动员实施。随着国民经济动员发展,其战略地位逐步提升,超越战争局限的多元复合功能日益凸现。深刻认识和充  相似文献   

10.
柳林  秦华  何开绪 《国防》2003,(8):61-61
国民经济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坚持“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原则,以有限的投入产生国防与经济建设双重效益;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动员建设要不断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主动革旧推新,保持动员活力。“军民兼容、平战结合”是我国经济动员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指国家把进行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工作统筹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使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尽可能做到平时与战时相衔接,军用与民用一体化。“民为军用”是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的共同做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认为,未来工业战略必须  相似文献   

11.
王太平 《国防》2007,(8):35-36
兵员动员准备,是战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内容.兵员动员准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战时兵员动员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国民经济动员预案,是关于国民经济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预先安排。经济动员预案作为战争准备的一种方案,已成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平时准确、科学地制订国民经济动员预案,才能确保战时经济动员工作有计划、按比例地进行。 一、要注重把握制订经济动员预案的基本依据,确保预案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目前后备力量动员未能达成"一体化"、人力动员准备不能实现"及时化"、后备力量编组未能实行"社会化"和军事人力列编尚未纳入"法制化"的实际,加强我国军事人力动员准备,应强化一体化动员,注重应急动员,突出专业人才动员,同时,还要完善动员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研究和探索现代战争动员与准备应牢固确立依据综合国力的基本观点,把战争准备与动员根植于综合国力之中,建立一体兼容、快速高效的现代战争准备与动员机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重点研究和解决局部战争准备与动员问题;着眼高技术战争的发展,注重提高战争准备与动员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曹治玉 《国防》2006,(7):48-49
现代战争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抗,更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是新时期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战区重点方向应急保障任务为牵引,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在法规建设上求“为”,提高国民经济应急动员依法运行能力。法规制度是国民经济动员得以有序实施的准绳,是提高保障能力的重要保证。为适应未来作战和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需要,应确立国民经济动员的法律地位。在国家尚未出台有关法规政策前,可组织经济、军事、法律专家…  相似文献   

16.
孙代方  李景良 《国防》2010,(4):34-35
国民经济动员演练,是实现平时经济潜力向战时保障实力转变的有力手段,是推动经济动员准备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要着眼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支前保障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坚持任务牵引,军地一体,平战结合,围绕“演什么、怎么演,练什么、怎么练”,科学统筹,大胆创新,积极作为,不断探索国民经济动员演练的方法和路子。  相似文献   

17.
黄智权 《国防》2006,(2):16-17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建设,坚持把应急动员准备纳入军事斗争准备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注重军地合力,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应急作战动员准备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后,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应急作战动员准备任务将更加繁重、更加艰巨。我们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细化任务,明确职责,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应急作战动员准备的质量。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教育,是建设国防、巩固国防的战略性举措。要坚持把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强化全民国防观念作为推进应急作战动员准备的基础工程来抓。要…  相似文献   

18.
工业动员准备的对象,主体是民用工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动员准备将产生深远影响。民用工业企业应坚持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动员准备体系;推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动员企业运营方式;建立新的工业动员准备组织管理模式和动员资产管理框架结构。工业动员准备应注意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结合,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动员准备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昀东 《国防》2002,(5):45-45
为使科技动员适应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打赢”的需要,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科技动员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集中力量抓好管长远打基础的工作。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要有突破。一个国家科技动员水平的高低,与整个战争动员的科技含量有着直接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高技术以群体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17日,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业务培训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五期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业务培训班开学典礼在军事经济学院隆重举行。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周建平主任、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杜平主任、总后勤部司令部刘铮副参谋长、总后勤部司令部战勤计划局贾祥玉副局长、国家发改委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任民副主任、湖北省发改委路策副主任、军事经济学院范吉昌院长、马建国政委以及国家国民经济动员教育培训中心、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仿真演练中心、湖北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湖北省经济动员办公室、湖北省科技动员办公室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开学典礼后,周建平主任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培训班组织了潜力调查与军事斗争准备座谈会等学术活动。国民经济动员业务培训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业务培训迈上了规范化、专业化轨道。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业务培训中心在军事经济学院揭牌@牛灵君 @李学武 @周洲 @胡军 @胡海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