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长征路上没有尽头。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建设航天强国这一战略目标。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努力建成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开放高效、结构合理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促进军用航天、民用航天及商业航天协同发展.实现我国运载火箭事业的大踏步迈进。——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许达哲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工业》2004,(11):15-15
当今世界的航天产业呈现四大发展趋势。第一,航天产业仍将是未来的投资热点,而其中的卫星运营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业更是增长的热点。第二,军用、民用和商业航天将协调发展。第三,航天产业的国际合作将更加密切。第四,军事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07,(10):44-45
近几年来,核电、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等工业标准在促进和引领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为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军民两用技术互动发展,保证国家专项工程顺利实施,确保国际合作顺利开展,实现跨行业协作并加强行业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必须既能适应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也应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一手紧紧抓住军品任务,一手大力推进民品开发,才是国防科技工业走向稳定协调发展的一个支撑所在。作为代表国家高科技尖端领域的航天海鹰事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民用产业实践,并在随后的十多年里迎来了民品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2002年底,航天三院为提高院民品整体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适应新形势发展,在航天科工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做出一项重大举措──组建了航天科工海鹰集团公司,自此三院民品走上了一条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5.
<正>多年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始终秉承"大防务、大安全"的发展理念,凭借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入实施"装备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航天防务产业民用产业同步升级"的战略举措,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是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发展50周年。50年来,一代代气象人和航天人携手共进,勇于创新、接续奋斗,推动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迄今,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作出突出贡献。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10月10日召开的"风云卫星气象事业5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国家航天局将以"三个坚持"践行新时代新要求,推动风云卫星气象事业蓬勃发展,为中国航天和中国气象事业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22日,北京会议中心 人头攒动一片热烈气氛。国防科工委在 这里召开了第二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五周年纪念大 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陈求发主持了会 议,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 孙来燕同志做了题为“科学发展,开拓 创新,为全面完成‘十一五’民用航天 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来自国 家有关部委、总装备部、有关军工集团  相似文献   

8.
国有科研院所原有的科研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武器装备建设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于科研院所实行体制机制的改革是一个共识。但是,在当前任务十分繁重的条件下,究竟如何改革才能少走弯路,降低改革成本,是政府部门和众多科研院所非常关注的问题。航天时代公司成立两年多以来,通过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创新,实现了稳健而高速的增长。航天时代公司在实现计划体制下的研究院管理模式向市场体制的专业化公司转变中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作为本刊专稿,我们向读者介绍航天时代公司的改革经验,并将继续关注科研院所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9.
西安航天动力机械厂是航天四院所属单位中职工人数最多的一个企业,随着军品任务的调整,民用产业在该厂今后发展中显得越发重要和不可小视。那么,在"十一五"走过两个年头的今天,该厂民用  相似文献   

10.
马翀 《国防科技》2018,39(2):097-102
航天力量是各主要军事强国重点投入建设的新型作战力量。本文以航天产业军民两用的天然技术属性作为切入点,从各主要军事强国商业、民用航天的规划建设中研判分析航天力量短期、中期、长期的建设节点,对航天力量走向战场需要突破的瓶颈进行思考,就航天力量建设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的演进,呈现出"逐步走下圣坛,进入寻常人家"的一面,航天便是如此。正是在渗入衣食住行、服务百姓生活的过程中,航天科技获得了持久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冷战结束后,航天发展与应用势头走强。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航天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9月23日至27日于北京召开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便以"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为主  相似文献   

12.
空天防御是信息化空天时代主要作战样式之一,是新时代国家防空概念的拓展。本文分析了国家空天防御面临的空天侦察、航空空间目标、弹道目标、航天空间目标、临近空间目标、电磁空间、网络空间、空天跨域攻击、"低慢小"非军事目标和非传统空天等十大威胁,及其对国家空天防御作战体系提出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六所主要从事航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民用新材料产业化等工作。"十二五"以来,三○六所全体干部职工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认真履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神圣使命,以建设"国内一流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为目标,励精图治,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推动了航天特种材料事业迅猛发展。经济规模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ZHANG Xiao 《国防科技》2018,39(1):005-0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七大国家战略之一,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必须将交通领域军民融合视作整个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建设军民融合大交通体系。提出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军民深度融合为途径,聚焦保障军队打赢,大力推进民用交通设施工具贯彻要求;依托国家路网基础,大力推进军地交通运输网络统筹纳入;强化应战应急一体,大力推进各种交通力量建设互补衔接;着眼战略投送能力,大力推进军民交通物流体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张笑 《国防》2006,(7):50-51
随着外层空间军事战略地位的日益凸显,谋求对外层空间的控制优势和战略利益,增强航天工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提到世界各主要国家安全与发展的议事日程。加快我国民用航天工业动员建设,推动航天军用科技与民用科技协调发展,对于增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动员基础,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用航天工业动员是指为了满足现代战争和重大突发事件的紧急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民用航天领域的设施设备、技术、产品、科技人员等,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或应急状态,进而提高我国民用航天工业领域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空间科学事业在民用航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得到重视和加强.国家对空间科学的投入逐步增加.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科学项目实现零突破,规范有序的空间科学体系正在形成,为“十一五“及今后长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五”的空间科学.在四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和进展,在我国空间科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既要充分依托国防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国家民用科技领域的创新资源,实现两个体系的互动耦合,是传统合作创新内涵的升华和边界的拓展。但国防科技协同跨越军地,必须要处理好边界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清晰认识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在融合创新中的作用,尊重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  相似文献   

18.
正一转眼,"中国航天日"从设立至今已有三个年头。在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兴盛的背景下,"中国航天日"也成长为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成为普及航天知识、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和展示航天成就、拓展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本届航天日主题为"共筑航天新时代",契合了十九大精神,宣告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全面推进航天强国建设""2020年左右实现重点突破,加速迈向航天强国"。几十年的技术与工业积累,奠定了我国航天事业阔步踏上新征程的坚实基础,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号角的鼓舞下,中国航天也有能力有信心拥抱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继陆、海、空之后,空间已成为当今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所必须关注和占据的"制高点"。文章分析了俄、美这两个航天大国航天力量的发展现状,预测了航天力量对未来作战的影响,结合我国现有的航天系统,提出了发展我国航天力量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各方面均取得快速发展,“大航天”概念得到广泛认同,载人航天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工业基础和研发能力稳步提升,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更趋完善,航天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国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中国航天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带动我国高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空间技术水平实现跃升,载人航天成就辉煌“十五”期间,长征系列火箭完成了24次成功发射,将23颗卫星和5艘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完成15颗民用卫星的立项研制,开展了21颗卫星研制工作,已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