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军民信息资源共享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军民融合、体系完善、运转顺畅的军民一体化信息保障体系,实现军民信息资源共享,应以全面建设现代化军队为总目标,紧紧围绕军民融合式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思路,全面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加快军地信息协调部门建设和标准规范建设,完善军地一体的信息沟通平台,在保证军事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军民信息资源广泛共享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观民  闵永林 《国防》2014,(12):71-72
海防部队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与地方党委、政府联系紧密,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具有特殊优势。推进海防部队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着眼大局,把握融合式发展原则;着眼设施建设,促进军地协调发展;着眼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构建军地共享体系;着眼持久融合,建立完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洪贤禄  李静 《国防》2013,(9):29-29
目前,军地信息资源融合发展还存在不少"瓶颈"问题:一是领导管理机制不完善。军地领导责任不明、信息资源上下不通、军地工作分离脱节的现象还较普遍,进而影响军地信息资源融合互通。二是军地装备、标准不统一。由于军队和地方的信息化装备、设备差异较大,各种数据统计标准和计量方法又不尽相同,军地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三是安全保密机制不健全。  相似文献   

4.
陈伟财 《国防》2012,(11):49
一是指挥机制。按照"综合集成、一体融合"的原则,搞好预备役部队、民兵应急指挥体制与地方应急管理机制的对接,建立以政府与军事机关为主体、预备役部队参与的军地联合应急指挥机构,明确指挥关系、职责分工、协同方法,实现指挥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军地联合行动效能。二是预警机制。密切军事机关、预备役部队与政府应急办等有关部门与行业的联系,健全完善军地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搞好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与地方预警平台的对接,确保及时掌握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工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是凭借其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有效地整合科技资源,推动军队和地方科技资源双向优化配置,通过形成结合军地双方研发机构的新型科研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交流互动、联合攻关,发挥技术带头和科技平台载体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互通共享。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工作机制是促进各项工作坚持经常、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为此,应坚持从国情、省情和市情出发,遵循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规律,按照军地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探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融合式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形成军地合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杨进  丁友伟 《国防》2014,(9):10-11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推进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军地联合指挥控制能力,是当前省军区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应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突破现行体制机制束缚,统筹军地信息网络资源,着力破解安全技术瓶颈问题,真正实现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军地互通共享。  相似文献   

8.
加强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信息平台有利于整合军地物流资源,提高保障效率,完善军事物流管理,加快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文章阐述了建设军民融合军事物流信息平台的意义,提出了以物流数据中心为基础,以采购、运输、仓储、供应等环节信息共享为内容,区分国家职能部门、军队职能部门、军队保障实体三种类型来建设军民融合军事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构想,探讨了建设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信息平台所涉及的军地网络数据交换、数据采集系统、可视化系统建设、信息标准应用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武部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牢固树立军地兼容、平战结合观念,充分发挥地方信息技术优势,在转化和利用军地信息资源中想办法、找对策,有效地促进了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马忠 《国防》2011,(9):18-19
近年来的历次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表明,遂行此类任务多是军地协同作战,情况复杂、指挥层次高、兵力编成多元,建立健全顺畅高效的军地协同,对于圆满完成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军地互通、实时共享的信息预警联动机制是  相似文献   

11.
专业保障队伍是战时应战、急时应急的重要力量。区域规划作为新时期国家优化配置各类资源的重要手段,对推进国防动员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构建专业保障队伍共建共用机制,应以专业为主线,对口编组;以行业为纽带,模块配置;以产业为支撑,联片布局区域专业保障队伍。通过军地联接、联训、联盟等多种形式,实现专业保障队伍的军地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式培养和柔性流动。  相似文献   

12.
军地之间物流资源的融合配置、共享共用是构建军民融合的现代物流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文章认为,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资源配置方式要以基础设施融合为硬件基础,以物流装备融合为物质条件,以信息资源融合为技术支撑,以人力资源融合为关键点,以物资资源融合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军地物流资源建设与管理,实现共享共用。同时,军事物流资源军民融合配置还应做到:加强顶层协调,依靠市场机制,完善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3.
杨吉贵 《国防》2016,(4):8-10
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加强省军区信息化建设,应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为引领,以网络信息体系为抓手,强化综合集成,深化军民融合,创新力量编组,不断完善基础网系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军地资源融合共享,不断加强民兵预备役信息作战新型力量建设,以有力举措提升省军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质量和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4.
钟伟  解清 《国防》2012,(11):57
新时期新阶段,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军事任务的多元化,大大拓展了国防动员的职能使命.我们要积极适应国防动员职能使命拓展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国防动员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完善与政府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动员指挥体系.着眼应急应战双重需要,对军地职能部门指挥机构进行系统整合,构建军地一体、平战结合、集中统一、权威高效、运转顺畅、反应灵敏的联合指挥体系.一方面,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发挥军地情报信息系统作用,依托现有信息网络,按照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要求,将过去军地情报信息单线传递改为动员情报信息的双向交换,搭建本级作战指挥系统、政府应急系统、相关职能部门系统相连接的指挥网络,建立贯通地方政府网和部队国防动员信息网的军地一体、军民共用、快捷方便的立体信息指挥控制平台.  相似文献   

15.
孙利仁  顾春华 《国防》2013,(8):24-24
为深入贯彻战备法规,福州警备区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坚持把民兵战备"三化"(规范化、信息化、常态化)建设作为军事斗争准备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建设新思路。一是确立"信息主导、融合推进、重点建设、常态应用"的理念,确保建设成果向实践运用转化,实现经常性落实、常态化保持。二是按照"资源共享、军地兼容、重点集成"的  相似文献   

16.
董中扬  陈晓刚 《国防》2006,(12):54-5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信息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地方信息人才、技术资源丰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和资源的通用性,填补了军与民的鸿沟,消除了军队与地方的界限,为省军区系统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信息化建设中,军地之间还存在各自为战、独立发展、互不兼容、纵横不通等现象。因此,必须下大力整合军地信息资源,统一网络平台,统一技术标准,使地方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军民两用。要深入开展信息资源潜力调查,摸清军地信息资源底数,为军地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坚持以平时工作需要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为依据,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存宽带信息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预留军用接口,在地理信息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库、人口资源数据库建设中考虑军事用途,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预留军队席位,在信息技术开发和信息设备制造等方面增强军民兼容性。通过整合信息资源配置,统一信息技术标准,提高军地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推进省军区系统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承德某预备役团与地方党委、政府探索建立军地政治教育共抓、骨干共训、资源共享、成果共用,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基层政治教育的有效落实。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河北省滦平县人武部借助地方资源,坚持军地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实现了军地互促双赢。资源共享,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难题2008年,随着征兵体检项目不断增多,要求征兵过程中必须配备大量电脑对应征青年进行心理测试。在征兵工作军地联席会议上,大家围绕是否投巨资兴建专  相似文献   

19.
统筹配置军地财力资源,应着眼战略全局,树立融合、效率和服务观念,明确军地财力资源统筹配置的方向,搭建军地财力资源统筹配置的框架;建立军地财力资源配置协调机制、军银资金管控机制、军地决算合审机制和军地政策衔接机制,以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网络涉军輿情关乎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关乎社会稳定大局,关乎党和国家政治安全。因此,建设"天清气朗、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妥善处置涉军网络突发事件,仅靠军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发挥军民融合威力,整合军地优势资源开展群防群治,在信息共享中降低成本,在堵死漏洞中提高效率,做到军地联动、多方配合、协调一致,在全社会编织起净化媒介环境的大网,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