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008年11月4日,浙江海宁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纪念我国近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爱国将领逝世70周年,他就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将近代西方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人,并同时被海峡两岸誉为“兵学泰斗”和近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国防理论体系”之高峰的蒋百里将军。  相似文献   

2.
“日之将夕,悲风骤至。”古老的封建制度日落西山,濒临崩解,西方殖民者又突然袭来,把近代的中国推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中华民族的空前危机,惊醒了许多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他们千辛万苦地寻找救国真理。中国何处去?用什么思想武器和方式拯救苦难的中国?这是先进中国人苦苦追求和探索的主题。从“军事—经济”这一新视角,反观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一条与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拯救中国道路相伴随的军事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巩固海防、建设海军成为洋务运动中军事自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培养海军人才,自1877年起,在洋务派官僚的主导下,清政府多次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学成回国的海军留学生大多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晚清海军留学教育加快了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派遣海军留学生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求自强,积极创办近代海军.洋务派在创建近代海军之初是“借才异域,冀救目前之急”.然而,由外国人指导造船、驶船,中国人“虽日习其器,究不明乎用器和制器所必然”,如此学习终非久远之计.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在购造舰船的同时,以创办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海军教育也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4.
军事后勤是与战争同步产生的,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人常说“储备”、“蓄积”、“委积”、“贮聚”和“武备”等,实际上多是有关后勤的问题。到了近代以后,出现了“军需”和“后勤”一类的专门概念。在长期的军事后勤实践中,历代将帅和众多的论兵者对后勤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理性认识。这种认识已经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如下:首先,他们非常重视军事后勤问题,对军事后勤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次,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自己对后勤问题的关注集中在粮食上,重粮思想成为中国古…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设的主旋律。它酝酿、起步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1864年开始的长达30多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近代海防工业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军事工业,组建了一支近代海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中国近代海防工业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停顿、萎缩的困境。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海防工业及其  相似文献   

6.
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是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第一次海上军事冲突 ,造成冲突的根本原因是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明朝的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文对鲜为人知的屯门之战进行了史料分类和梳理 ,并认为中葡关系的恶化导致明朝强化海禁政策 ,对其后“嘉靖大倭寇”的泛滥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界通行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理论模式是“中体西用”。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将“中体西用”概括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历史全程的指导理论,无法反映历史全貌,而且否定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指导理论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客观过程。单就晚清时期的近代军事变革运动而论,其指导思想亦分为前后两段,初期的指导理论是人们熟悉的“师夷长技”,甲午战后的指导理论才是“中体西用”。忽视文化观念“中本西末”与理论模式“中体西用”之间的“貌合神离”,造成了学界认识的偏差。一中国近代军事变革运动自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剥夺了“惟一”的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8.
同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史的研究一样,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也是以资料为基础的。随着全面研究近代军事史科学之船杨帆起航,作为这门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军事史资料工作,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并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近代军事史资料,用李侃先生的话说:“恐怕可称汗牛充栋”。一百多年来,从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古老大门开始,中国社会几乎无处不冒战火,无时不动干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多少风云际会的军事人物,纵横驰骋于辽阔的战争舞台,导演了一幕幕  相似文献   

9.
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战略决策陈相灵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中英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认清了清王朝虚弱的本质。他们瓜分、掠夺中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的数量创造了世界之最。当我国政府恢复...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依靠其“船坚炮利”突破了中国的海防要塞,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中国海防担忧,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改革海防的设想。他们在海防建设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冲击了以往传统、落后的海防观念,对中国近代的海防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中国近代海防论,对于我们加强今天的海防建设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驾驭“有功之臣”?中国历史上的领导人大体有这么三种做法:一是害怕有功之臣“功高震主”,对他们杀之、弃之;二是对有功之臣敬之、捧之、宠之、畏之、不敢动之,直至宠坏了功臣、宠败了事业;三是以高超的领导艺术驾驭有功之臣,使他们不吃老本,勇立新功,高明领导者都深谙此道。  相似文献   

12.
位于福州以东的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首要的综合建军基地。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主要军港。这里,建有设施完善的造船厂和中国第一个航空工厂,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和许多海军教育机构,驻有海防指挥部——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和相当数量的海防部队及后勤保障部门。马尾,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12年4月,孙中山视察马尾时,称赞船政局“足为海军根基”,并发出了“兴船政以扩海军”的号召①。这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对马尾船政的高度评价和殷切希望。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得天独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3.
名墨訾应论     
名墨两家是中国古代两大逻辑学派,他们的逻辑思想堪称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高峰,因此,探讨两家逻辑思想的关系,弄清他们逻辑思想之异同有一定意义。关于“名实之见”,名墨均认为“名实相符”,但名家主要表现为形而上学的名实观,墨家则表现为辩证的名实观;关于“坚白之辩”,主要表现为名墨两家的“离盈之辩”,名家认为“离坚白”,即感觉的分离证明了事物属性的分离,坚、白二属性是独立存在的,墨家认为“盈坚白”,即触觉和视觉都存在于事物,不能把它们分离开来:关于“同异之论”,名墨都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思想,但墨家进一步认为,本质上相同的事物即为同类,其中之异就是次要的,本质上相异的事物即为异类,其中之同就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全民奋起。一些败类却沉渣泛起,卖国求荣。在日寇的诱迫下,他们或半推半就,或明目张胆,先后在东北、华北、南京、华中、内蒙等地建立了一个个伪政权,为其主子军事上进攻、政治上统制、经济上掠夺、思想上欺骗中国充当帮凶。本文概略记述了这些伪政权的建立、演变和覆亡,借以揭露汉奸的卖国罪行和日寇“以华制华”的图谋。“满洲国”:中国近代第一个伪政权日本帝国主义一直觑觎中国东北,将其视为“希望的土地”。“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就宣称要在东北“建立一个由日本国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  相似文献   

15.
清末北方军事集团,前后有两个界定:一是洋务运动时期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海军军事集团”;二是新政时期至北洋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新建陆军军事集团”。二者前后并没有直系的承接关系。但他们在创办军事教育方面都做出有目共睹的成就,促进了中国教育,尤其是军事科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军事集团创办并掌握教育主导权,导致教育的集团化和教育的私人化,形成中国军队派系对立,是最终促成近代中国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爆发于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战争无疑是近代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为重要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始料未及的惨败,使国人痛醒.这次失败,不仅使日本自明末以来就意图吞并中国的野心付诸实施,侵略面目昭然直陈,而且使大清帝国苦心经营三十余年的自恋式自信和外强中干的海陆军变革梦幻在瞬间土崩瓦解.泱泱大国竟然败于“蕞尔小国”手中,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痛?从其后近代中国的一系列灾难性事变来看,这不仅是军事上败于日本之伤痛,更是国格民格乃至人格之耻痛,不仅是割地赔款之疼痛,更是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式灾难井喷式爆发之巨痛.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军事法转型在兵制改革、军事训练法、军人待遇法、军事刑事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促进了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但存在军事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专门的军事统帅组织体制、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等弊端,对甲午战争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的制约,缺乏相应经济军事变革与之配合,受到封建纲常伦理的束缚和军政腐朽的阻碍,这一时期的中国近代军事法转型具有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8.
培养与提高民族科技创新意识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缺乏近代科学传统的国家来说 ,必须理性地对待近代西方科学传播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本文通过科学在我国近代文化传统中含义的研讨 ,认为尽管近代科学已经在我国获得了迅速发展 ,但是更多地被纳入传统“经世之学”或对“道”的追求 ,而作为科学文化深层底蕴的科学理性与科学精神仍然相当缺乏。因此 ,在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中 ,应该更加注意 ,以给民族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提供足够的意识支援。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既是传统士气思想集大成之时,又蕴含着现代士气思想的萌芽,诞生了“良心血性”说、“国魂”说和“主义”说三种士气理论。军人仁爱忠勇坚毅之道德品质是士气的基本内涵;爱国尚武安民保国的民族精神是士气的文化根源;为民族民权民生而战的政治理想信念为近代士气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史以清政府遭受海上进攻开幕。百余年间,千年文明古国在任人宰割的屈辱中抗争,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在战败的硝烟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清政府在其苟延残喘的最后几十年中,一度致力于海防建设,李鸿章是其中的主要领导人和实践者。他提出了理论主张,进行了探索尝试,主持建立了近代中国最强的、也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海军,但如昙花一现。后人评说,晚清海防,成也李鸿章,败也李鸿章。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是清统治者在“未有之变局”中应付“未遇之强敌”的海防理论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其海防思想产生的条件、内容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