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疆举办区内初中班是促进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必需。区内初中班的创办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党和国家、自治区为新疆培养人才、缩小中西部教育差距的民心工程;同时,区内初中班的创办又是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进疆进藏前高度重视新疆、西藏的民族、宗教工作,并作了诸多准备。在进疆进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新疆、西藏的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实行以民族团结为核心,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为关键的民族政策;并实行以宗教信仰自由为核心,与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为关键的宗教政策。这一系列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实施,取得丰硕成果,为今天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3.
军需教育近代化是晚清以来实现国家军需独立的主要途径。1903年清廷在保定的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内开设经理科,拉开了军需教育近代化的序幕;此后又通过设在保定的陆军军械经理师范学堂、陆军经理学堂、陆军军需学堂,接续推动军需教育。辛亥革命之后,南京临时政府创办中央陆军军需学校,初步开创了学员班、学生班两种军需教育模式。南北共和告成后,张叙忠随中央陆军军需学校迁入北京,建立了北京陆军军需学校并任校长。北京陆军军需学校通过健全教育制度、严肃校风校纪,在招生和人才培养方面多措并举,为陆海军培养了大批军需专业人才。1920年代,因北京政府财政日益困难和当局需求之变化,张叙忠接连修订《陆军军需学校条例》,积极调整办学思路,推动办学之转型,使得陆军军需学校在风云激荡的岁月中得以继续运转,军需教育之近代化亦得以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4.
他从江苏省淮安市来到兵团,将农七师当作第二故乡,立足岗位,扎实奉献,诠释了精彩的援疆人生;他关注学校发展,关心学生成长,积极奔走促成内地企业家为农七师高级中学捐款40万元……他就是江苏省清江中学的援疆教师郑宏伟。进疆后,郑宏伟被分配在农七师高级中学。走上援疆岗位后郑宏伟迅速进入角色,主动承担起了3个班的物理课教学。日常工作中,他坚持三个原则:备课不充分不面对学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石河子市内初班①14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拟研究三个问题:(1)石河子市内初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2)不同性别、年级和民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差异性研究;(3)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其学业成绩相关性研究.研究发现:(1)石河子市内初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水平处于较高水平;(2)内初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在学生性别、年级、民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其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本文期望学校重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养,以期培养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6.
目前,兵团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全国第三次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援疆工作。笔者认为,在继续抓好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和产业援疆的同时,要加大科技、教育、人才、干部等文化、智力援疆力度,注意纠正重看得见、见效快的有形项目,轻费工夫、见效慢的智力投资;重建设、配置文化场所、设施,轻人才队伍培养;重引进内地现成的文化品牌和项目,轻挖掘汇聚西域文化、民族文化、军垦文化,创新具有兵团特色多元文化的现  相似文献   

7.
红军在战斗中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红军大学培养出了一大批能治兵会打仗的干部.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学府,是培养红军高级军政人才的基地,其办学与育人模式对今天人民军队发扬我军办学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均十分重视军校教育和干部培训工作,均创办了红军大学,在我军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春天,浙江省台州市对口支援一师、阿拉尔市指挥部全体人员在阿拉尔这片沃土上放飞了无限的希望:双向对口、全面援疆的模式将对口支援从一个层面拓宽到多个层面,从单纯的项目援疆扩大到产业、干部、人才、教育、科技等领域,深化了中央提出的对口援疆内涵。以此为基础,台州市与阿拉尔市逐步建立起了"省对师、市对市、部门对部门、系统对系统、学校对  相似文献   

9.
《兵团建设》2012,(11):6+9
正以更高的效率推进民生项目,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建设,推进产业援疆发展特色经济,加大智力援疆力度,推动新疆与内地之间、各民族之间加深交流交往交融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5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向参加对口援疆工作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0.
实现跨文化适应是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核心问题。由于地域相近、文化同质、主体民族同构等因素使得中亚来疆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具有与其他地域院校独特之处。本文从环境适应、语言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分析中亚来疆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的现状,借鉴跨文化适应的成功经验,根据新疆与中亚的社会经济文化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石河子市少数民族中学为研究对象,探寻新疆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研究跨文化背景下双语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对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教育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高师院校肩负着培养新疆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为了让环境教育在大、中、小学校中更加深入人心,文章阐述了环境教育的概念和对新疆高师院校环境教育的现状,提出有关新疆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加强师资、教材建设和丰富环境教育形式,强化体验教育等措施,优化新疆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以期进一步提高新疆全民环境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疆推行民汉合校后,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一直是双语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以特克斯县初级中学为个案,考察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民考民”及“民考汉”中学生语言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哈萨克族“民考汉”和“民考民”学生在语言文字使用、语言态度以及语言文化认同上有较大差异,但也有一致性:希望在熟练地掌握汉语的同时,也能掌握好自己的本民族语言。最后基于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水平和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目的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情绪安全感理论,探讨初中生情绪不安全感与攻击行为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疆某市区27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初三年级间接攻击水平显著高于初一年级(F=4.41,p<0.05);②初一、初二年级情绪不安全感水平显著高于初三年级(F=8.31,p<0.001);③初中生情绪不安全感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2,p<0.01)。调查结果表明,降低初中生的情绪不安全感水平,有助于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409名新疆S市初中生进行学校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总体状况较高,但自我满意度和学习环境满意度较低;(2)年级、成绩、学校或班级活动参与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初中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主要人口统计学变量,其中初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和学习环境满意度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的初中生,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同学关系满意度、自我满意度和家庭满意度明显高于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学生,经常参加活动的学生的同学关系满意度、自我满意度和学习环境满意度高于偶尔和从来不参加活动的学生。最后,研究提出提高初中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新疆地区252名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组织承诺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的组织承诺总体较高,其中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和民族认同承诺均高于一般水平,而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均低于一般水平。在人口变量上表现如下特点:(1)男性的经济承诺显著高于女性,其他维度及总分上男女无显著差异;(2)不同民族的双语教师的组织承诺总分及各维度均无显著差异;(3)中专学历的双语教师的理想承诺显著高于大专及本科学历的双语教师,组织承诺总分及其他维度上均无学历上的显著差异;(4)重点学校双语教师的民族认同承诺及组织承诺总分均显著高于一般学校的双语教师;其他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作为一项教育的基本决策,其制定和实施已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但为什么在长达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之后,相当多的少数民族青年却越来越感到涉足社会的困难。学校究竟能否使年轻一代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应如何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地位。这都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现状入手,重点分析素质教育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过程的作用。目的是使教育工作者从全新的角度看待素质教育在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新疆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目前民族职业教育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在改革中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教育,建立有新疆特色、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创新思路推动新疆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教师的数量、学历、职称、性别、学科、民族等方面对新疆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新疆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供需存在矛盾,乡村高学历教师严重匮乏,教师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农村教师学科结构失衡,双语教师严重不足。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地配置教师资源,积极稳步地推进新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调整与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