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46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由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五院十室从事固体推进剂研究部分演变而成,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专业从事航天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跟随国家管理体制的调整,曾先后在北京、西安、泸州从事固体推进技术研究,1965年搬迁至呼和浩特市。期间,由于国家"三线"建设的需要,1975年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46所。46所主要承担固体火箭推进剂、特种材料及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生产,是一个集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具有较强研究与开发综合实力的国防科技骨干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十七所是固体运载火箭控制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自1968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固体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测发控系统、瞄准系统研制及箭上、地面产品设计,承担了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及批生产任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重大科技奖项163项;申请软件著作权43件。经过40余年的发展,十七所业已成为以集系统试验、预先研究、批量生产为一体、具有较强的产品设计、试验、批生产和质量保证能力的综合性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六所(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6月,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航天科工集团的特种材料及工艺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航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民用新材料产业化等工作。"十二五"以来,在军队装备管理部门、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等上级单位的指导支持下,在集团公司和三院的正确领导下,该所全体干部职工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认真履行"科技强军,航  相似文献   

4.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401所,是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及测试技术研究,专用地面测试设备研制,安全机构、单元测仪、点火器金属件及微特电机等配套产品研究、生产的专业研究所。民品产值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80万元到2003年的6000万元,预计今年突破8000万元大关。可以说,历史记录着401所民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稳步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已退休14年,但在六院科技委办公室依然给他留有办公桌和电脑,在一些发动机型号产品评审会、分析会上,依然能见到他的身影,依然能听到他对发动机研制的真知灼见。六院领导说,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杨总就是六院的"宝"。立志是建功立业的大门1966年1月,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液体火箭专业毕业的杨思孝,分配来到刚刚搬迁到塞外、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六院发动机总体研究所——41所。著名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立志、工作、成功,  相似文献   

6.
秋晚花才开。 2003年的深秋,73岁的邢球痕迎来了一生中最为充实、最为灿烂的季节。 11月24日,邢球痕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荣誉是国家对邢球痕从事航天固体事业40多年来所取得的卓越成绩给予的充分肯定。 在庆祝座谈会上,邢球痕说,固体事业发展壮大,是经过几代航天人艰辛努力的结果,成绩是大家的的。这表明整个固体事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家对发展固体事业寄予厚望。他表示尽管早已退  相似文献   

7.
《中国军转民》2008,(9):F0003-F0003
七○二所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航天系统结构强度,环境与可靠性工程专业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结构静、动、热强度研究与试验,结构动力学分析与试验,力学环境,自然环境和特种环境研究与试验。现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航天系统环境可靠性试验与检测中心。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2所是我国成立最早、实力最强的复合固体推进剂专业研究所。建所以来,42所人肩负使命,南北转战,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努力为国家探索能量更高、性能更优的固体火箭推进剂,推动航天固体动力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艰苦卓越的“高能探索”之路,持续推进了固体动力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研究所,始建于1964年,主要承担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发以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预先研究任务。经过近50年的发展,四十一所已成为我国科研成果突出、技术水平领先的专业研究机构,是国家一类专业研究所,在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研发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四十一所先后承担我国多种武器装备发动机的研制以及重大预先研究任务,为东方红系列通讯卫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12,(10):62
和田昆仑山枣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14日,专业从事红枣的生产、加工和销售。2006年11月,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兵团重点龙头企业。2011年6月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11年12月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地处和田皮墨开发区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在我国黄海领域,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七星"的方式,成功将捕风一号A/B星等七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海上进行的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此次发射是特能集团213所助力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六星""一箭五星"发射成功后,再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30日,前身是国营朝晖电器厂和国营朝阳电器厂。"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国家精密微特电机技术研究工程中心、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中国市场电子元件领军厂商。主要从事高端继电器、连接器、微特电机、电缆组装件和电子控制组件的研制生产和技术服务,是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高端领域、  相似文献   

13.
正官田中央红军兵工厂始建于1931年10月,旧址现位于江西省兴国县官田村,是当时中央苏区由我党独立创办的第一家综合性兵工厂。该厂鼎盛时拥有人员近600名,全厂共分成总务科、利铁科、枪炮科、弹药科等多个专业部门从事军工武器生产,被誉为"人民兵工的始祖"。2011年,在纪念人民军工成立80周年之际,官田兵工厂又上升成为"人民军工发源地"。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上海市西南地区,矗立着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长期从事被誉为飞机"大脑"和"中枢神经"的航空电子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是国防武器装备研制战线上的尖兵、国家民用航空电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在5 9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上电所人牢记使命,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七○六所成立于一九五七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计算机大型骨干研究机构之一,是以计算机软硬件研制及产品开发应用为主,集研究、设计、试验、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国防领域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核心研究所,是国家发展与改革部门指定的防信息泄露计算机产业化基地。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产业,理论技术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在参与"核、高、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产自主计算机标准规范制定的同时,在国产自主计算机研发制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七○六所成立于一九五七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计算机大型骨干研究机构之一,是以计算机软硬件研制及产品开发应用为主,集研究、设计、试验、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国防领域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核心研究所,是国家发展与改革部门指定的防信息泄露计算机产业化基地。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产业,理论技术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在参与"核、高、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产自主计算机标准规范制定的同时,在国产自主计算机研发制  相似文献   

17.
<正>1978年,八五一一研究所在南京诞生,现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1983年,所的专业研究方向明确为从事航天电子对抗技术研究;1996年,被明确为航天电子对抗技术总体研究所;1997年成为"航天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试验检测中心";2003年,被国防科工委确定为军工核心保留层单位;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七○六所成立于一九五七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计算机大型骨干研究机构之一,是以计算机软硬件研制及产品开发应用为主,集研究、设计、试验、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国防领域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核心研究所。是国家发展与改革部门指定的防信息泄露计算机产业化基地。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产业,理论技术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在参与"核、高、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产自主计算机标准规范制定的同时,在国产自主计算机研发制造、大型示范工程验证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国内自主可控信息技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七○六所具有方案咨询与评  相似文献   

19.
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进行细菌战试验的"731部队"臭名昭著,已广为人知。然而,总部设在南京中山东路原南京陆军中央医院(现南京军区总医院和南京无线电厂)的日本"荣字第1644部队",从1939年成立到日本战败,在南京活动了6年之久,一直不断从事细菌战研究和惨绝人寰的活体细菌试验,并在宁波、常德和浙赣进行了3次主要的细菌作战,残害了大量中国人。它是同时期建立的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细菌战部队之一。但由于保密严格,对外公开名称又是"中支那防疫给水部",其内幕至今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小卫星的兴起和"空间快速响应"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采用固体发动机的小型航天运载器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大直径固体发动机是固体小运载实现的技术途径。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固体小运载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分布,详细阐述了固体小运载发动机的技术特点,总结固体小运载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固体小运载发动机的技术路径,以期对国内小型运载火箭的固体动力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