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雷达装备的保障性评价中的信息量少且信息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灰色系统理论是现代工程领域解决数据不确定性和数据量不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了对雷达装备保障性进行评估.采用模糊白化灰色关联模型,在定性指标模糊白化的基础上对雷达装备保障性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可靠性较高的评估结果,该模型对提高雷达装备保障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改进雷达装备的保障性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合理评估雷达装备的保障性,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的雷达装备保障性评估模型.首先,学习借鉴国内外相似装备保障性参数,建立了适合雷达装备保障性评估的参数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对多部雷达装备的保障性进行了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结果进行比较,2种方法排序结论一致,表明了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研究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对装备"使用保障性"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初步阐释,分析装备使用保障性关键技术,进行了装备使用保障性建模与优化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目前装备在保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可操作性强而且实用的保障性风险识别与分析的技术与方法。该方法包括保障性风险区域的确定,保障性风险判断准则的建立,保障性风险的量化,保障性风险的评定等,为保障性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提高装备战备完好性和作战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装备保障性和战备完好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指标分析,论述了装各保障性设计过程要与装备保障资源的最后生成建立联系,能使指标影响设计,设计过程进行阶段性验证,以达到在设计过程中提高装各战备完好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装甲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的体系框架,论述了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给出了装甲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报告清单和保障性分析控制号(LCN)、备选保障性分析控制号(ALC)和使用码(UOC)的分配指南.  相似文献   

7.
保障性工程综合集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战争中装备保障的地位空前提高,难度显著增大,保障性工程是提高装备保障性和保障能力的基础,由于现代装备是具有明显复杂性特征的复杂系统,运用综合集成方法是实施保障性工程的有效途径.在介绍综合集成方法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保障性工程运用综合集成方法的理由,以及运用综合集成方法指导保障性工程的实施过程.最后,提出几点有关保障性工程综合集成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试验与评价是对装备战技指标进行的全面考核与验证,涉及到多指标、多阶段、多装备层次。结合装备试验与评价的特点与需求,给出了装备试验与评价系统工程管理的概念,明确了其内涵。从寿命周期维、评价指标维和装备层次维三个角度,构建了装备试验与评价的霍尔三维结构模型(HMTE)。针对具体评价指标,对该模型的矩阵映射过程进行了阐述,实现了HMTE的具体化。最后对元模型进行了论述,并通过案例阐述了其具体形式。装备试验与评价系统工程管理方法的应用,有利于装备试验与评价的全面统筹与实施,达到降低试验总费用,提升试验总效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沿着"体系-体系构建-体系保障性"的思路,深入分析了体系概念及其构建机理,界定了体系保障性的概念;分析了国内外装备体系保障性研究的现状,重点对保障性任务规划与调度、保障资源需求确定与优化配置、维修实施与优化研究进行了分类综述;对体系保障性研究中重点需求解决的"指标构建-智能决策"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下一步可能的技术解决方案.对后续开展装备体系保障性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装备系统保障性的界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武器装备的保障、保障性的定义与内涵、保障性参数、保障性与可靠性以及维修性的界面处理等问题的研究,探讨装备系统保障性的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保障性评价是实现导弹综合保障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保障性评价指标模型建立了决策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导弹保障性评价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可操作性强,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备件保障能力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备件保障在武器装备作战中具有重要地位.筹措率、缺货数和适用率是备件保障能力评估的三个主要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战时备件保障能力评估的数学模型.实例表明评估模型符合备件保障的实际情况,模型运行的结果合理、可信,部分解决了部队战时或机动时备件保障评估的问题,为确定合理的备件存储策略,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和作战能力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军队装备试验鉴定正由性能试验向作战试验、在役考核全领域拓展。在装备试验鉴定体系全面重塑的历史背景下,为适应军队装备试验鉴定发展新变化,探索装备试验鉴定新理论,推进装备试验鉴定自主创新发展,亟需开展装备试验鉴定技术研究。美军相对较早开展了装备试验与鉴定工作,在作战试验与鉴定工作方面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有较成熟的理论与方法成果可供借鉴。与此同时,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工作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本文剖析了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的内涵和管理模式,研究了2018和2019年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的重点技术领域,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掌握近期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工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曹裕华 《国防科技》2021,42(2):14-20
按照现行装备试验鉴定体制的要求,装备作战试验是新研太空目标监视装备在正式交付使用单位前必须完成的一类试验。太空目标监视装备具有精密昂贵、价值高、单台套、集成度和复杂度高等特点,开展作战试验与普通的侦察探测装备和常规兵器区别较大。本文介绍了太空目标监视装备作战试验的对象与要求,分解了太空目标搜索发现、监视管理、目标识别、信息共享等实战能力和实战能力的生成与保持要求,构建了作战试验评估指标体系,并依据太空目标监视任务剖面和环境剖面设计了作战试验项目,基于作战试验指标考核评估确定了评估数据采集需求,紧贴太空目标监视装备实际使用面临的环境条件构设了逼真的作战试验环境条件。这些研究可为太空目标监视装备作战试验实践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有效评估体系贡献度,是武器装备发展论证、作战试验开展和作战使用保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的概念内涵,构建了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粗糙集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模型与步骤,并进行了算例评估与验证分析。研究工作表明,粗糙集评估法较好地解决了评估数据少、模糊或者不确定的问题,对难以完全量化系统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与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雷达对地面目标的搜索效能是直升机对地作战效能评估的基础,建立雷达对地面目标搜索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几个因素对发现目标概率的影响,以及提高目标发现概率的方法,进而提高直升机的作战效能.模型有效地提高了雷达探测地面目标效能评估的准确性,对于指挥决策部门和设计单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层次分析法在舰船作战能力分析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舰载武器系统作战能力评估与分析是海军现代化建设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不同武器配置的作战能力的评估与分析可以检验武器配置是否优化合理,研究的着眼点就是探索能够最真实检验一种武器配置方案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作战能力的评估的各项指标。文中采用层次分析理论(AnelyticHierandyProcess),简称AHP方法,引进科学评估方法,所有基本指数由专家确定,并对专家的判断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最小偏差处理,理论与经验相结合,使最终的指数最大限度地符合现实,其评价体系是直观的,易被军事人员接受。  相似文献   

18.
基于TOPSIS评估算子的装甲装备作战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装甲装备作战能力评估问题的特点,采用TOPSIS方法评估装甲装备作战能力。装甲装备作战能力评估时,需构建基于TOPSIS方法的评估模型,支持装甲装备作战能力评估。算子是指定义了输入和输出,封装了一定操作的功能元件。从评估方法到评估算子元件的映射称为评估方法的算子化,生成的算子元件称为评估算子。将TOPSIS方法算子化为TOPSIS评估算子元件,运用TOPSIS算子元件构建装甲装备作战能力评估模型-算子树模型。算子树模型容易理解和调整,构建方便灵活,具有较好的重用性和扩展性,是解决装甲装备作战能力评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装备建设服务于国家军事战略,能否将管用、好用的装备交付给军方,是国防工业部门和装备试验靶场共同的使命。除了要确保装备技术性能符合指标要求以外,还要确保交付给军方的装备能够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并且能够在作战行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作战试验是值得研究并且需要逐步开展的重要试验活动。文章将从国外在装备作战试验领域的具体做法入手,分析作战试验与研制试验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对开展装备作战试验须重点把握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开展装备作战试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针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研究了作战效能评估的可信性问题;利用元评估方法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归纳了基于元评估方法进行可信性评估的原则、步骤和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元评估在可信性评估中所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