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是提升民兵、预备役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必须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采取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举措,解决好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编组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短缺、运行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围绕“打赢”目标确立基层建设发展的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思路对头,提高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基层  相似文献   

2.
白云峰  叶华盛  唐勇 《国防》2002,(5):36-36
四川省广安军分区在切实抓紧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同时,注重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实现了民兵预备役工作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双赢”。一是科技练兵开展得卓有成效。立足现有条件和本职岗位,依托地方科技优势,突出抓好科技兴训,使全区的科技练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富有成效,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  相似文献   

3.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突出强调了预备役部队地位的重要性。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我军职能任务的拓展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预备役部队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必须下大力抓好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4.
《东北后备军》2006,(4):1-1
组织建议是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基础性工作,抓好一年一度的组织整顿,是民兵、预备役部队生成、巩固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前提和有效途径。今年是科学发展观落实之年,是国防动员建设“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战区应急动员准备关键之年。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贴形势任务,突出建设重点,深化改革创新,科学整合资源,着眼长远发展,规范编组秩序,切实把民兵、预备役人员编实配强。  相似文献   

5.
王相坤  陈文君  张琦 《国防》2004,(6):61-61
“坚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和“军队院校要更好地担负起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中的主渠道和基地作用”,提高军事人才的培训水平,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担负预备役师、团领导干部培训任务的预备役军官训练团,贯彻江泽民这一重要思想,就是要改变“关门培养”的模式,充分利用军地教育资源,提高预备役军官训练团的教学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预备役军事人才。一是建立“客座教授”制度。即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协调军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领率机关,有重点地…  相似文献   

6.
董贵山 《国防》2004,(12):18-20
军事斗争准备的主要内涵是“打得赢”和“不变质”,这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方向和根本目标。为此,必须紧贴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坚持战斗力标准,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努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一、下大力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城乡生产、行政组织和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变化。目前,民兵预备役人员外出务工、经商的较多,人员流动性大,组织落实比较困难,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有组织无兵或有兵无组织的现象。如何解…  相似文献   

7.
魏同斌 《中国民兵》2008,(12):39-39
民兵预备役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关联着诸多领域。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发展,民兵预备役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为推进民兵预备役建设创新发展,必须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体现特色,突出抓好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东北后备军》2006,(2):1-1
2006年军区民兵预备役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好军事斗争准备和参加支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两个重点,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党对民兵预备役部分的绝对领导,确保民兵预备役战斗力的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移,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农村民兵在册不在位的现象十分突出,民兵、预备役工作缺乏对象,成了“墙上的表,抽屉里的兵,四面八方的人”。从事基层农村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人员,大都望“兵”兴叹,无可奈何。 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基干民兵,而他们  相似文献   

10.
腾茂盛 《国防》2006,(12):53-53
建军作战,人才为本。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的“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推进人民武装信息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适应战争形态信息化的要求,把信息人才动员准备置于重要位置,认真搞好信息人才登记、编组和训练工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要结合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统计掌握地方信息人才的数量、专业和分布状况。要根据“十一五”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总体规划,扎实搞好现役部队信息人才预编组工作,全面落实民兵、预备役部队信息分队人员编组。凡未编人现役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地方信息人才,要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储备。要坚持任务牵引,扎实开展军事训练。把纳入后备力量体系的地方信息人才作为军事训练的重点,通过扎扎实实的军事训练提高其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1.
孙羽 《华北民兵》2004,(8):36-36
在近年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和提案中,人才问题日益成为焦点。几年来,我们紧密结合预备役部队建设实际,积极探索预备役部队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打破传统的编组模式,狠抓人才队伍建设,使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走上了保障“打赢”的前台,为预备役部队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苑世军 《国防》2007,(5):47-49
组织整顿是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必须扎扎实实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13.
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思想,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也是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军分区系统,必须学深悟透科学内涵,切实把握精神实质,努力觌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把“十六大”精神变成高标准抓好工作落实的强大动力,增强工作的指导性和有效性,开创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章铁军  封锡臣  李冲 《国防》2013,(12):46-46
现代科技强军,信息人才为本。加强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必须把强化民兵预备役官兵信息化素质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一是要组织民兵预备役官兵读信息化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提高民兵预备役官兵信息化素质的阶梯。在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中,要把读信息科技书籍作为重头戏,认真抓好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如组织读信息化基础知识读本、信息化建军作战概论等书籍,广泛普及信息科技知识,使信息化概念、信息化知识深入人心,夯实民兵预备役官兵信息化基础素养。  相似文献   

15.
王慧奇 《国防》2005,(4):34-35
随着新一轮世界性军事变革的到来,信息化武器装备、数字化战场和新的作战样式开始登上战争舞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技术正在加速发展,世界各国军队“人才储备战”、“智力储备战”也拉开了序幕。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要求预备役军官队伍的素质必须与之相适应。为此,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拓宽选配渠道,从源头上选入高素质人才。按照《预备役军官法》的有关规定和“着眼需要、进出有序、确保质量”的要求,有计划地把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行业中与部队专业联系比较紧密、军事斗争准…  相似文献   

16.
聂东风 《国防》2008,(11):9-9
专武干部是民兵预备役建设的一线指挥员。加强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武干部队伍。当前,部分专武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能力水平偏低,成为制约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信念、使命"教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根据县(市、区)人民武装部近年来在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中的实践,我认为,抓好国防教育,必须重点解决普遍存在的而又是民兵预备役人员反映最集中、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求真务实地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适应民兵、预备役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实行民兵训练习武学艺一体化,调动了民兵参加军事训练的积极性,提高了训练质量,培养了一批“能参战、会致富”的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做出了贡献。突出军地共同的需要,抓好通用技术的训练。根据军事技术和民  相似文献   

19.
抓好民兵质量建设,提高后备兵员的政治、军事素质,使民兵预备役工作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和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新时期加强我军后备力量建设的根本。加强民兵质量建设需要做大量工作,但其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武装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武装干部队伍是新时期民兵质量建设的客观要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把人才培养问题放在战略高度来考虑,人才关系到国防建设和未来反侵  相似文献   

20.
抓好民兵骨干队伍建设,是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中心环节。针对民兵骨干的特点,在新的形势下,应侧重抓好“三个结合”和“三个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