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鹏 《军事历史》2003,(4):64-68
综观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全过程,美伊双方战略威慑与反威慑行动,早在战争还未打响之前即已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心理等层面全方位、不间断、深入地展开,并贯穿战争的始终。深入研究美伊双方战略威慑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未来军事斗争准备中实施战略威慑与反威慑行动,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美方实施战略威慑的主要特点此次战争中,美方在战略威慑方面承袭以往战争的一些做法的同时,又体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整个战局的演变产生深刻影响:(一)大兵云集海湾、造成非战不可之势。自2002年11月联合国通过对伊拉克武器核查决议以来,美国…  相似文献   

2.
陆军历来是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无论是在战争中稳定战场态势,还是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稳定基本军事战略态势,陆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威慑作用。在未来战争中,陆军不仅在陆地战区遂行主要作战任务,而且在其它形式的战争中也将承担艰巨复杂的作战任多,所以加强陆军建设对于保障其它形式的作战,对于制止战争的升级和防止武装冲突的扩大,对于在不同战略方向和不同作战环境下应付不同规模等级的局部战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国防军始建于1948年,它为保卫国家参加了5次重大战争,是世界上身经百战的武装部队之一。以国防军目前的安全目标是:保卫以色列国的生存、领土完整和主权;威慑一切敌人和制止威胁日常生活所有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它的主要任务包括:强化和平安排;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协调以确保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总体安全;在以色列国土内及跨国界的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中奋勇当先,以及保持一种防止爆发战争的威慑能力。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以国防军采取了防御性的战略原则和进攻性的战术原则。鉴于以色列领土缺乏纵深,在必要时,以国防军必须采取主…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府认为,战争动员准备是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紧急状态时动员庞大的经济、工业和人力资源扩充现役部队的能力,是威慑潜在敌人和消除盟国疑虑的关键因素”,“甚至可以决定最后的战争胜利”。50年代初,艾森豪威尔在交付国会讨论的组建后备役部队的法案时说:国家必须拥有“经过训练的、能够立即调入现役军队作战的、有正式编成的后备队”,还“要有大量的能够保障迅速总动员的二等后备队”。前陆军参谋长泰勒指出,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确保国家安全,我军确立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该方针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靠拥有打赢战争的决心和能力来遏制战争的爆发和升级.这种通过充分的战争准备、示形造势或以战止战的军事行动来挫败敌人的企图,达到现实战争所要达到的目的的行动,就是威慑.  相似文献   

6.
喻立 《国防科技》2006,(12):66-68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充分表明,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主要形式,空袭已由一种配合性、辅助性的作战行动,演变为一种具有独立性、主导性的作战行动。随着反分裂反霸权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世界上一些军事强国,日益加速军队建设的步伐,已将过去“拒止威慑”被动防御型战略,调整为“惩戒威慑”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的主动攻击型战略,其在空袭作战理论研究、发展空袭作战武器装备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加强对城市空袭作战演练方面的活动日趋频繁。可以肯定,未来局部战争必将首先对浅近纵深主要城市目标实施空袭,力求夺…  相似文献   

7.
陆军有着最悠久的历史,在千百年的战争史上,陆军在作战中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和机械化战争形态的出现,陆军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到了信息作战时代,以空袭、电子对抗、心战和“超视距”精确打击等为主要行动样式的现代化战争,使战场开始出现多维化。陆战场已不再是独霸一方或担纲主角的场  相似文献   

8.
军事威慑行动是我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阻止敌危害我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军事威慑行动的特点,做好军事斗争军需准备,对夺取未来战争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战争目的,从经济上给敌以打击,古已有之,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其例,不少军事思想家对此都曾有过论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兰西革命成功后,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发动了干涉战争,对法国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封锁,经济战开始作为一种战略上的战争手段出现。随着战争规模和烈度的不断增强,经济越来越成为敌对双方经常使用的一种战略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军事斗争,削弱和断绝敌军生存、作战保障的持续能力,威胁和扰乱敌国生产、民生,削弱敌方意志,最大限度地破坏敌国或敌军的战争经济基础。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一种军事战略,也是一种政治战略。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十分重视经济战线的斗争,在打破敌人对我经济破坏阴谋、削弱敌人战争物质基础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美军来说,无论战时或平时,陆军都被看作是一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军事力量。美军认为,陆军的第一重点是作战,但陆军也在非战争行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陆军作为一支战略部队经常奉命以各种非战争方式在国内外维护和推进美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巧于造势,震摄敌人,把握主动,巧妙地将舆论威慑与军事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精湛高超的舆论威慑艺术。其成功的舆论威慑策略,对我军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二、战争与和平的概念:在核时代的重新理解和局限。 三、以当代国际关系为背景,观察孙子的某些战略概念对裁导领域的贡献和局限。 1.“攻势战略”的概念及现代关于威慑与裁军的概念; 2.欺骗敌人与突然袭击的概念的应用和局限;  相似文献   

13.
王怀明 《国防》2001,(10):23-23
战争动员是关系战争胜负和国家安危的战略问题。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日益表现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战争动员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为明显。 首先,战争动员是实施战略威慑的重要因素。战略威慑的实力,由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两个部分组成。当前,国家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能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如果不做好动员准备,一旦  相似文献   

14.
强化军事力量的非战争运用功能。首要的是加紧做好应急作战准备。充分发挥部队战斗力的战略威慑作用。“和平造势”是当今世界军事战略的一项新内容。在战争爆发前的和平时期,以控制危机、避免冲突和遏制战争为目的的威慑战略,是各国军事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遏制战争,力争以非战争方式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目的,自然是和平时期战略的最佳选择。但战争能不能遏制住,并不取决于良好的愿望,而取决于科学的战略筹划和高超的战略指导。在当今世界上,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实力维持的,遏制战争也只有建立在强有力的实力基础上才有可能。平时的战争准备,既可为打赢未来战争积蓄物质和精神的力量,又可产生遏制战争的战略效应。  相似文献   

15.
人民战争战略基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 的战略依托.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系列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导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方基地建设和应对反侵略战争准备的三线建设,使人民战争战略基地思想得到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法军认为,面对非正规的敌人部队和不可预测的行动方式,战术重新显示出其重要性。经过阿富汗战场的实践,在联合作战背景下法国陆军的兵力运用和作战条件、持久战原则、基本战术原则、行动方式、安全保障、援助等都已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法国陆军正处在历史剧变时期,它将结束长达几个世纪的义务兵制,实行军队职业化,对陆军进行重建。其目标是把陆军建成一支少而精、“模块化”、反应灵敏,能迅速向海外投送的现代化部队。法国陆军重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他们重点选购的武器项目主要有: 坦克与装甲车”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根据1997-2002年军事纲领法,陆军计划采购“勒克莱尔”主战坦克406辆,已经同生产厂签订了购买354辆该型  相似文献   

18.
破袭战     
破袭战亦称破击战,是我军破坏敌人交通和通信等军事设施,借以打击敌人的一种传统战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敌人利用交通线分割包围我根据地,对我实行封锁或突然袭击。我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破袭战。进行破袭战,一般是利用夜暗、气候不良或敌人容易麻痹疏忽的时机,集中我之兵力,以灵活巧妙、隐蔽突然的行动,对既定的目标(如敌人的铁  相似文献   

19.
郭仁校  聂东风 《国防》2005,(10):44-44
(一)关于防敌反装备动员。人与武器是构成战争的基本要素。随着高新科技和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武器装备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因此,搞好装备动员成为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条件,反装备动员也将成为敌人作战的重要内容,从而使装备动员自始至终都面临着敌人的严峻威胁。敌可能采取地面与空中突击相结合的方式,对我装备动员保障力量及动员行动实施猛烈打击。而高技术侦察情报系统的广泛使用又使战场越来越透明,装备动员保障力量和保障行动的隐蔽伪装十分困难,安全防护任务十分繁重。鉴此,装备动员必须贯彻“防护与保障并重”的方…  相似文献   

20.
古罗马时期的军事理论家韦格蒂乌斯曾说过:“谁要想获得和平,谁就必须准备战争。”战争准备是为适应战争需要所做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组织保障工作,是战争实施的基础。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国家的安危与存亡。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军事高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国家进行战争准备不仅是为了发挥其“战而胜之”的实战功能,更为了发挥其“不战而胜”的威慑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