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青杠坡,中国革命史上一段传奇故事的开场之地。1935年1月27日,中央红军从遵义进军到达习水县土城镇。由于情报失误,红军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在土城镇外青杠坡展开拉锯战。战斗进行了一整天,血染习水河……虽然此战予敌以重创,但面对敌人的重兵增援,毛泽东等果断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再寻战机。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自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2.
仲夏,“红军”、“篮军”实兵对抗在西北大漠拉开了帷幕……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战况:“蓝军”几架先进战机刚一冲出云层,数架“红军”战机立刻快速接敌,抢占有利位置。“蓝军”见势不妙,马上凭借本身机动性能的优势进行逃逸。“红军”则利用数量的优势和高超的飞行技艺、良好的战术素养,死死缠住“敌机”不放。一番战术较量和近距格斗后,“红军”突破中距,近距接“敌”,并成功地实现首弹命中……随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红军长征中亲自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六计连环、出奇制胜,不仅使红军成功跳出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而且在寻求机动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这次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转战赤水河,在运动中消灭敌  相似文献   

4.
和煦春风吹拂大地,点点新绿悄然萌动。北国仲春,华灯初上,一支长长的车队闪烁着车灯如游龙一般穿过闹市区,驶入了长白山区某生疏地域。月夜风高,某集团军百余名参谋人员全副武装悄悄渗入“敌”后,完成勘察地形,绘制要图,数据传输等任务,源源不断地将“敌”情发送到红军指挥部。狡猾的“敌”人似乎发现了红军的意图,派出步兵进行围歼,一时间“战场”上炮声、装甲车辆轰鸣声、机枪扫射声响成一片。  相似文献   

5.
红军的后勤经济工作,是随着红军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的。在红军初创时期,把修筑工事、储备粮食、建好红军医院等后勤工作,作为巩固根据地的重要条件。当时,后勤保障工作,主要采取就地取给和取之于敌的方式,解决红军的吃穿和武器装备的筹措、补充以及伤病员的医治。靠打土豪取得给养、经费供应,靠缴获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同时还有人民群众的支援。现收集红军时期的部分珍贵照片,刊登于此,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6.
红军的后勤经济工作,是随着红军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的。在红军初创时期,把修筑工事、储备粮食、建好红军医院等后勤工作,作为巩固根据地的重要条件。当时,后勤保障工作,主要采取就地取给和取之于敌的方式.解决红军的吃穿和武器装备的筹措、补充以及伤病员的医治。靠打土豪取得给养、经费供应,靠缴获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同时还有人民群众的支援。现收集红军时期的部分珍贵照片,刊登于此,以飨读  相似文献   

7.
冯都 《军事史林》2008,(8):49-54
1974年江西永丰龙冈筹办第一次反“围剿”胜利陈列馆,需要征集红军缴获敌十八师电台和红军创建无线电通讯的史料。笔者因此前往北京,在中组部招待所敬访了正在休养的中央军委通信兵部第一副部长刘寅,请他追忆当年在龙冈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朱德总司令在领导红军创办无线电事业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8.
战机轰鸣,硝烟弥漫。一场实兵对抗演练在太行深处紧张展开。突然,“红军”指挥所电脑屏幕上闪过一个亮点,设置火网,阻击“敌”空中来袭兵器,“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数发炮弹呼啸而出, “敌”机顿时灰飞烟灭……演练归来,征尘未洗。总结会上,“红军”指挥员却将身后的一位中校军官推到了前台说,是他为我们打造了决胜的利剑!这位中校军官,就是曾被北京军区表彰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的山西某预备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围追堵截红军长征失败的内因主要有:“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导致了蒋介石政治上的孤立;在围追堵截红军长征经过的十几个省份,蒋介石执行了许多与民为敌的政策,直接激起了沿途各省民众的反抗;蒋介石排除异己,欲借红军之力消灭沿途各省地方军阀的“一箭双雕”的部署,使国民党军队内耗严重,贻误了战机;蒋介石非常轻视红军的作战能力,在战略战术方面又显得因循、呆板;此外,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缺乏战斗力也是围追堵截失败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开展的军事经济工作,对帮助红军克服长征途中的军事经济困难,保障红军的给养和战争物资的补给,最后夺取长征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军事经济工作包括长征初期的“大搬家”式军事经济工作及其转变、取之于敌的军事经济工作和取之于民的军事经济工作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红军浴血奋战过的革命老区,在风景秀丽的天台山下,人们经常讲述红军与敌英勇战斗的故事,同时也深情地赞扬一位关心国防情不移,重视武装如泰山的好领导,他就是四川邛崃市市委书记、市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谢志迪。 谢志迪上任以来,就成为武装工作的坚强后盾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贴心人。每逢春节,他都要带领  相似文献   

12.
看过老电影《翠岗红旗》的人都会对影片所描述的红军长征后留下坚持斗争的人们充满敬意,也会对影片中的大恶霸地主、“铲共团”团长“萧镇魁”深刻印象,而他的原型之一就是井冈山地区臭名昭著的反共刽子手萧家璧,也是毛泽东早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遇到的拦路恶狗,他不仅疯狂地与红色政权为敌,而且在红军撤离井冈山后又对红军伤病员和当地民众进行血腥屠杀,成为血债累累的“萧屠夫”。  相似文献   

13.
海上鏖战急。这里正进行着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两军对垒。“蓝军”飞机、舰艇、潜艇形成立体夹攻态势。“红军”编队指挥室监视荧光屏不断闪现着空中、水面、水下的各路目标,操纵手都静息屏气,聚精会神,伺机歼“敌”。就在海上目标进入“红军”导弹发射区域前的“读秒段”,雷达监视荧光屏突然一片“雪花”——雷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转战湘桂边境的途中,在进军战略方向上出现了争论,在到达湘西南边陲通道县时召开了通道会议,酝酿了和讨论了红军进军战略方向的问题,放弃了原先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为西进入黔创立新的根据地,这一进军战略方向的转变史称通道转兵.因通道会议是在转战中和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召开的,没有留下任何关于通道会议的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15.
长征中的红军炮兵曹培旭陈英杰炮兵,历来有“战争之神”的美誉。长征中的红军炮兵,开始有5个营,23个连,由于途中困难重重,战斗频繁,最后到达陕北只剩下5个连。但是,他们一面行军,一面作战,用火力支援步兵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万千追兵阻敌,对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胜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八个方面:改组形成了能够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决策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选定了正确的战略进军方向和落脚点;克服了张国焘分裂主义,各路红军密切配合;忠实履行人民军队的宗旨,赢得了少数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实行统一战线和瓦解敌军的策略,充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矛盾以减少红军压力和损失;根据敌情和地理环境制定运用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高度重视情报工作和后勤工作,为红军行军作战提供了较好的信息保障和力所能及的物质保障;红军官兵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汾水河畔杏花香,吕梁山下练兵忙。“砰!砰!”两发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穿透薄雾、划破群峰晨空。压制炮火在“敌”前沿炸响,“红军”以猛烈的攻势抢占“滩头”阵地后。或越点攻击、或迂回穿插……一场岛上山地进攻综合演练在昔日红军东征的主战场上拉开了帷幕。这是山西某预备役团又一次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接受战火的“洗礼”。  相似文献   

18.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泽东曾提出红军突围计划,即中央主力红军经南康、崇义一线,再跨过罗霄山脉进入湘南地区,利用湘南广阔的区域和良好的革命基础,用"打圈圈"的办法拖住敌军,并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待粉碎敌之"围剿"后,再回师中央苏区。本文对这一突围计划及其思想源流和博古等人拒绝采纳的原因等问题进行考析。  相似文献   

19.
长征的胜利,向世界昭示:红色,是最有生命力的色彩!红军,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人民军队,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岁月总是由于一些特殊的日子而难忘。1934年的那年秋天,在中国的东南部,一支藏着红五星,穿着草鞋,吃着野菜,啃着树皮的英勇军队,在敌人的围迫堵截下,在枪林弹雨中,从江西瑞金出发,爬雪山,过草地,渡江河,一路战斗,一路从容;一路逶迤,一路歌唱;一路疲惫,一路顽强。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经过二万五千里的跋涉,胜利地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完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英勇壮举。从那时起,长征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天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中,前有敌重兵堵截,后有敌精师追击,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红军战士风餐露宿,忍饥挨饿,  相似文献   

20.
君威 《军事史林》2010,(2):28-3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冀热辽军区部队和陕甘宁边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前身可追述到红军时期的中央军委警卫营和红9军团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