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晚清军事近代化道路曲折,进展缓慢,自始至终没有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清晰道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既有内在制度层面上的阻滞、观念认知上的欠缺,也有外在国际环境局促等方面的原因,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塑了晚清军事近代化的残局。对晚清军事近代化的反思,学术界已  相似文献   

2.
装备的近代化不仅是晚清军事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晚清军事近代化的一个缩影。诸多近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深层原因,在装备的近代化过程中均有所反映。梳理晚清装备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晚清装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装备引进、生产盲目,地域差异明显;消极的战略指导影响装备发展;武器装备驳杂;装备水平与人员素质相脱节;武器过分依赖进口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主要是:始终未能正视自身的落后,文化上“道本器末”的干扰,不断弱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军事教育制度严重滞后,军事工业发展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3.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晚清近代军事变革主体文化自觉意识窒息,主体精神上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西学态度上根深蒂固的"华夷"思想,以及指导思想上"中体西用"的错误观念,导致晚清军事变革出现了致命的"文化短板",与改革及转型的目标渐行渐远。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晚清政府不可能在30多年的时间内完成近代军事转型的基本任务,这也是晚清海军建设乃至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转移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根本没有建成近代化海军。与日本相比,由于晚清既无与近代技术转移相适应的市场竞争环境、工业体系基础,又无正确的科技观念以及系统的近代新式教育,所以洋务运动没能有效地实现近代技术转移,晚清海军几乎是"买来的"。缺乏技术转移支撑的这支外强中干的"中古的军队",在与近代化的日本海军交锋时,其技术转移不足的弱点暴露无遗。洋务运动没能有效地实现技术转移是晚清海军建设及甲午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设近代海军不成的原因之一是财政紧缺,而财政紧缺的原因在晚清和民国两个时期有所不同。造成晚清建设海军经费紧绌的原因,一是腐败的政治把能够强国富民的许多钱给糟蹋了;二是帝国主义通过抢劫和不平等条约,把清朝上万万计的银子拿走了。民国时期的财政主要用于内战,各项建设、包括海军近代化,根本提不到当政者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晚清台湾军事变革与大陆军事变革息息相关。笔者认为 :“御外侮”的台湾防务观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动因 ;“师夷技求自强”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主线 ;台湾社会的综合开发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基础。晚清台湾军事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并在日后的抗日保台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废除科举”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变革和以“编练新军”为主题的军事变革,是晚清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将晚清教育改革和军事改革分别作为学术论题进行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可观的学术成果。然而,将晚清教育改革与军事改革当作互为环境、相互推挽的互动系统进行研究的成果却不多见。本文以晚清教育领域和军事领域两大变革的演进为线索,以现有的史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晚清教育变革与军事变革之间的关系,力图揭示两者之间带有规律性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雁 《军事历史》2003,(1):55-56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清王朝,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晚清”。此时的清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晚清政府不惜动用大量军费以发展军事经济,特别是兴起了长达30余年的洋务运动,但最终未能摆脱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晚清政府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军事经济这一视角加以分析认识。一、社会制度落后,统治阶级腐朽,从根本上窒息了军事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的本性,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晚清国势日趋衰微,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处于落后状态,社会危机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9.
赵枫 《军事历史研究》2004,2(2):118-125
晚清陆军军礼史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后 ,伴随着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的展开 ,晚清陆军军礼经历了一个向近代化嬗变的过程。整个过程显示了被动性、曲折性、前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童远忠 《军事历史研究》2005,195(2):100-103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朝统治阶级在治边理念方面开始向近代化转型,新疆设省之议进入清朝统治者的视野,晚清治边理念转变是新疆防务建设全面展开的前提。1884年新疆建省,成为晚清新疆防务建设全面展开的保证,使晚清新疆防务建设达到顶峰。刘锦棠出任新疆巡抚,是新疆建省后防务建设得以全面展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军事教育史是军事学、历史学及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正如沈渭滨教授指出的,“晚清军事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研究,不仅关乎军事领域的变革,而且直接与上层建筑的变革,中西文化交汇乃至社会价值体系等诸多方面相连,是一项有深度、有意义的工作”,但我国史学界对于晚清军事教育史的研究并不够;此书之前,20世纪90年代,虽有南京大学史全生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但晚清军事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篇幅及内容略显单薄,因此,苏州市职业大学王建华教授的专著《半世雄图:晚清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则有了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正如书中指出,“中国的军事教育现代化在中国教育史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化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中国晚清的军事进步,社会风气的转变以及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厘清晚清政治、军事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2.
4.民国时期金陵制造局生产的手枪 金陵制造局前身是金陵机器局。金陵机器局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兴建,次年竣工,现地址为今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厂址。晚清时期,金陵机器局与同年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局、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以及1867年创办的天津机器局齐名,是我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四大兵工企业之一,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工厂经历了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晚清军事变革财力保障为切入点,研究了晚清军事变革财力保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晚清军事变革财力保障的弊端;以史为鉴,认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财力保障应当实现全面融入、协调适应与持续推进,实现军事财力保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晚唐侠义诗,在初盛唐繁荣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的动荡和变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通过对中晚唐侠义诗发展线索与演变轨迹的描述,探讨了中晚唐侠义诗的时代特色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5.
陈越 《军事历史研究》2005,17(3):117-121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方位社会转型,军事变革与社会转型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读晚清军事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更好的理解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16.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使得一些晚清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新的富国强兵之路。以"师敌长技"理论为起点,"师夷长技""中本西辅""中本西末""中体西用"等思想相继产生,并在军事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思想从产生到被抛弃,并未对摇摇欲坠的晚清政治统治以及军事改革产生"挽狂澜于即倒"的应用之效。这是因为,晚清军事改革并没有催熟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军事改革理论体系,深层原因在于思想观念的保守、落后和认识上存在局限性。军事改革缺乏系统的观念认知,在进行武器装备更新、体制编制调整及新式人才培养的同时,忽视了军事改革进程中系统观念确立这个关键因素,以致出现了将军事改革诸因素割裂开来分段推进的怪现象,造成了军事改革的总体贻误。  相似文献   

17.
自19世纪60年代起,晚清当局同外洋之间的军火贸易,持续时间长、规模大、牵涉国家多。本文从买办与佣金、明扣与暗扣、洋行的策略等问题入手,对晚清军火贸易中的回扣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清政府派遣留学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是晚清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军事留学教育从19世纪70年代起,贯穿整个清朝末年,对中国近代军事、政治、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它的发展状况、原因、特点、作用作一粗略论述。晚清的军事留学教育发端于同治本年,根据其派遣方向、方式、学习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70-1895)是留学初兴时期。清政府派出的留学生以欧美为去向,主要学习与海军有关的船政最早倡议派人留学外国的应推中国留美的第一个毕业生容同。1870年,曾国藩、丁目昌、毛超熙等四人…  相似文献   

19.
《政工学刊》2012,(12):80
2012年11月10日是福州船政的首创者、收复新疆的大功臣、晚清名将左宗棠200周年诞辰,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军旅作家陈明福于2009年5月在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三卷上下册、125.8万字的《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之后,引起了各界强烈反响。应读者的反映和要求,为便于更多忙碌的人了解左公的丰功伟绩与崇高品质,遂出此部  相似文献   

20.
在武侠之类的小说小,我们常能看到“点到为止”之词,以此来形容某个侠士武功高强,要发则发,要收即收,点到为止,即不伤其筋骨,又能达到强武健身的目的,可谓恰到好处。 能达到这种功夫的人,武艺自然练得炉火纯青,高人一筹。 然而,在我们党内的民主生活中,有人好“点到为止”。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