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陶峙岳司令员握手后,同志们都非常羡慕,纷纷上前和我握手1964年4月15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和陶峙岳司令员握了手。那时我在农七师一二八团工作,还是个毛头小伙子。4月15日,团生产股股长刘超通知大家,农业、机耕、水利三个单位派人参加在团部召开的播前整  相似文献   

2.
初识《中国民兵》,是在五年前。那时我还在野战部队。一天,我到驻地人武部去看望老乡,老乡有个急事要出去,走时对我说,床头有杂志,你随便翻吧。老乡碰上门走了,小屋里静极了。我趴在床头,有意无意地翻  相似文献   

3.
那时我是女兵排的排长,带着十多个女兵挥洒着我们的苦乐年华。  相似文献   

4.
佳节忆团圆     
我曾经连续12个春节没回家与父母团聚,不是我不想回家,而是确实无法抽开身。那时我是一名战备值班部队的军人,每到过年过节部队值班巡逻任务最重,难得的几个休假名额都给了最需要的战友。17岁就离开父母到千里之外的部队当兵,可以说我没有在父母身边尽过半点孝道,连回家与他  相似文献   

5.
喜鹊情思     
小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有这么一课,课名已经记不得了,但内容还能背下来:“小喜鹊,叫咕咕,我家来了个好姑姑。同我吃的一锅饭,同我住的一间屋……”于是,美丽的喜鹊,便在一个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但那时,我还没有见过真的喜鹊。长大了,我开始从事文艺...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电话     
八一那一天父亲给我打了电话。这是我入伍以来第一次接到父亲的电话。手在颤抖,心在加速,嗓子中好像卡了一个又干又硬的馒头。.“节日快乐。小子,你出息了。”这是我隔着听简听见父亲说的第一句话,那是我当三年兵刚转了士官的第一年。自从我懂事的那时起,父亲就是一直冷冰冰的模样。明朗坚硬的轮廓,拉碴的胡须,不爱说话的嘴,高高的个,风一样  相似文献   

7.
相信未来     
1976年,我从部队转业到永川人武部上班,那时的人武部办公楼就是一幢五间平房,办公室里仅有一张桌子、三个方凳和一个暖水瓶。我清晰记得,那时每个科室下乡时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往往要一大早出发,直到很晚才能回来,一天仅能走一个乡镇。而30多年后的今天,占地十多亩的重庆市永川区人武部办公大楼拔地而起,成为渝西片区人武部的样板楼,集国防动员、征兵、武装工作、民兵网络室等功能于一体。同时,新落成的人武部干部职  相似文献   

8.
我对朝鲜怀有特殊的情愫。1955年8月我和妹妹随母亲到朝鲜探亲一一当时父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师政委,他的部队正驻扎在朝鲜新义州附近的一片村庄里。那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饱经战争创伤的朝鲜在我9岁的记忆中印象极深。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每当提起朝鲜,我心中都会升腾起一种亲切感。重游朝鲜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夙愿。  相似文献   

9.
幸福来电     
正时钟指向零时的半点,手机突然震动不停。"哈哈!兄弟,你嫂子生了,大胖小子……"一按通话键,音筒里传来的是欣喜若狂。嗬,是组织科毕永军千事。这狂呼劲儿与他平目的沉稳形象可不太搭调。"恭喜!恭喜!"连声道贺的我也乐得手舞足蹈。"兄弟……"毕干事叫了一下,我应着声,接着传来的却是哽咽声:"太不容易了,兄弟,我终于有孩子了,不易啊!"这个汉子的不容易瞬间在我脑海铺排开来。毕干事和嫂子是经人介绍相爱的。那时,他和嫂子都在合肥读书,一个是合肥炮兵学院,一个是合肥师范学院。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一次短暂的相处,让他们走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0.
你吃了吗     
正不知你注意了没有,现在两人见面,都要问一句:"好着呢吧。"对方回答:"好着呢。"然后反问:"你也好着呢吧。"回答:"好着呢。"两人的对话就像写新闻消息的导语,接下来才谈正事。我小时候,大人们的问候语可不是"好着呢吧"。那时大人们没有这些个闲情雅致,他们一见面问的都是最实际的:"你吃了吗?"因为那时不是顿顿都有吃的,不是顿顿都能吃饱的,他们关心的是肚子,是眼前。吃,在那个年代是头等大事,大人干活是为了填饱肚子,一个月发的工资基本上吃到肚子  相似文献   

11.
那时,我还在一所较好的县城高中住校读书。为方便村民出行,村里也曾力所能及几次出人出力平整路面抛洒煤渣,并在路的两侧种上了树,但是一遇雨天道路依然难行。那时,我住校在外,每月都要回家一次拿钱取粮。1987年初春一个天色阴冷的下午,我向同学借了一辆自行车回家。刚骑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天空就下起了雨。乡间小路已被雨水浸泡得一片泥泞  相似文献   

12.
德行天下     
当兵十载,读过的书不少,想来想去,最近读过的《德行天下》算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了,这本书是徐国良同志的一部力作。作者的军人身份引起了我对《德行天下》这本书的注意,当我第一次翻看时,就被书中的内容所感染。作者题记道出了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同时又点出了我  相似文献   

13.
那时,我们家族摘掉了富农的帽子,伯父的儿子成为村子里第一代大学生。那时,我正认了不少字,有年暑假,堂兄带了一本《呼啸山庄》回来。看到他每天如醉如痴的样子,我非常羡慕。于是在他走的时候,非缠着他要留下这本书不可。纠缠了半天,终于要下来了。  相似文献   

14.
转眼,我入伍已两年多了,并当上了新训班长。我带的新战士,大多都是"90后",有一半人读过大学。初进军营,我就听到她们唧唧喳喳,时不时就给我出点儿小情况:队列训练感觉太枯燥,心里很失落;遇到不喜欢的打扫卫生之类,就想躲一躲懒:唇膏、眉笔不离身,总想偶尔拿出来补个妆。这不由让我想起自己初八军营时的样子。那时的我也和她们一样,经过学习和锻炼,如今终于一步步适应了军营这  相似文献   

15.
初识《中国民兵》还是在15年前,那时我父亲当我们村的村支书,村里订的几份报刊都由父亲保管。父亲是个嗜  相似文献   

16.
我过第一个“八一”建军节是在1984年的夏天。那时,我在东北靖宇林区一个叫做三道湖的地方当兵。林区空气湿润,无论冬夏,低空都会沉静地驻留大片大团的云朵子。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前我在西撒哈拉工作时,那里的地表温度最热可达七十五摄氏度。我穿着解放鞋,里面还垫着厚厚的毡垫,依然被烫得直跳,根本就站不住。那时候,我特别怀念当战士挖坑道的那段岁月。那时,我是北京军区一名守坑道的战士。记得当时我跟团长、政委在坑道口上盖了一所  相似文献   

18.
我于2005年12月入伍,现在65537部队服役。认识吴民礼部长还是两年前的10月份,那时我还是一名学生。昕到征兵的消息后.我怀着携笔从戎的决心和愿望报了名,也就是在那时我认识了吴民礼部长。吴民礼部长给我的印象很深。记得那是一个征兵体检的夜晚,由于征兵体检工作的需要。我们这些体检的人被安排到了武装部招待所去住宿。就在这个夜晚,吴部长不知亲自嘘寒问暖多少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每天站军姿、立正、稍息、摆臂、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这些基本动作成了我们高一新生的必修课,一百二十个不愿意的来到冒烟的操场,当头的阳光笑脸给同学们嫩白的脸上涂上了一层层火红的胭脂。可一声铿锵有力的立正之后,不到二十分钟就有败兵倒下,在这一幕幕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平日极度缺乏运动,这也算是一个警钟吧!军训的日子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何为团体精  相似文献   

20.
纸质媒介书本的困惑"那时全连也就一本《新华字典》,因为入伍前家里根本买不起类似的书,我拿到手里,爱不释手,便藏了起来占为己有,连里也没有发现,我于是打定主意永远不能被连里知道是我偷偷留下了那本字典,等到可以外出的时候,我徒步走了整整两个小时的山路,到最近的镇上把它寄回家了。"那是1978年,他只是一名年轻的战士,如今,他是某军队刊物的主编,见过的书,读过的书,包括编过的书,都不计其数了,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仍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