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针对反导防御对海观察组织的特点和水面舰艇编队在反导防御观察系统中的作战任务,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得到了对敌水面舰艇编队反导防御观察区域与观察系统工作时间的计算模型。结合该模型与舰艇编队战术使用理论,探讨了海上对敌编队反导防御观察的组织方法,为水面舰艇的综合反导防御作战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面舰艇和潜艇反鱼雷防御系统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单介绍了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主要鱼雷威胁、反鱼雷防御的要求和解决办法。详细介绍了水面舰艇和潜艇反鱼雷防御的战术情景、解决办法、国外反鱼雷防御系统的发展并介绍了几个典型系统。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面舰艇区域防空的反导作战过程,以缩短水面舰艇区域防空的协同反导时间,提高水面舰艇区域防空作战效能,优化区域防空作战使用流程为目标,引入Petri网技术对水面舰艇对空防御作战使用流程的时间性能进行模型分析。该模型运用模糊数学和动态规划相结合的优化技术,找出对空防御作战使用流程的关键路径;针对三种对空防御模式设计流程,考虑来袭目标的时间紧迫度,以优先火力抗击和我方最小资源为目标函数,对三种对空防御模式的作战使用效率进行对比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运用基于petri网的流程优化技术能有效简化区域防空作战使用流程,提高指挥效率。  相似文献   

4.
舰艇编队对空防御作战是舰艇编队作战的主要样式之一。针对舰艇编队的防空问题,借鉴生物系统的防御机理,实现了舰艇编队防空体系与生物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映射,并且结合多智能体理论与方法,设计了智能体的功能结构模型,构建了舰艇编队防空体系复合免疫多智能体网模型。该模型从整体上体现了舰艇编队防空体系的自组织性、自适应性、记忆性、自学习性和进化性等特性。这种新颖的研究思路也可为其他防御作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海战环境下,利用鱼雷向敌方舰艇发起攻击是一种常见的、威胁巨大的作战样式。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水面舰艇发展的因素之一。在很长时间内,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是停留在以拖曳式诱饵为主的手段上的,上世纪80年代后,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鱼雷防御领域的局面为之一新,世界各国海军都开始不断升级和改进原有鱼雷防御系统的性能,重视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研制和开发新型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和手段,并将防御贯穿对鱼雷探测、识别和定位的全过程,力图使水面舰艇鱼雷防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法国、意大利 SLAT 鱼雷防御系统进展近年来,法国、意大利海军在合作  相似文献   

6.
近程防御反导武器系统是现代舰艇作战系统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亦是衡量舰艇现代化程度优劣的标准之一。现代海战战例足以证明,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尤其是反辐射导弹)和机载巡航导弹仍然是水面舰艇的最大威胁。这主要是因为反舰导弹具有体积小、威力大、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价格便宜、装备数量大、隐身化、制导复合化及发射平台多样化等特点、而且不易被拦截。舰艇的近程防御反导武器系统极为重要,且反导能力之强弱直接关系到舰艇的存亡。现代舰载近程防御反导武器系统的主题任务是对付那些突破区域防防御系统的威胁目标,适时而有效地采用“硬杀伤”进行旨在破坏或削弱反舰导弹袭击的近程防御战。  相似文献   

7.
现代舰艇近程点防御反导导弹系统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程点防御反导导弹系统是现代舰艇作战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舰艇现代化程度优劣的标准之一。文章扼要介绍了世界诸海军强国现代舰艇近程点防御反导导弹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对付日趋严重的海空威胁、提高舰艇的防御能力,世界各国不断加强舰载防御系统建设。主要措施有:实施舰艇防御系统的网络化、提高舰载传感器的海上搜索探测能力、增强舰载武器的拦截能力等。目前世界各国舰艇防御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走向为:  相似文献   

9.
保持武器领先一步于由日益增加的致命反舰导弹造成的威胁,对确保海军在复杂沿海战场空间作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舰艇自防御系统正在接受挑战。本文论述了美、英、法等国海军舰艇自防御系统近年来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威胁评估与排序是舰艇自防御系统必须具备的重要功能。在多指标决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和逼近理想解方法,提出了灰色逼近理想解的威胁排序算法。首先通过建立舰艇自防御的空中威胁排序指标体系,得到各个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再通过主客观结合的有序二元比较法得到威胁评估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逼近理想解的灰色关联度方法对空中目标进行威胁评估与排序,并研究了分辨系数对威胁排序的影响。通过舰艇自防御防空作战实例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反辐射无人机是压制、摧毁敌防空系统的重要硬杀伤手段。从需求上阐述了发展反辐射无人机的重要性,分析了其突出的特点;并通过对反辐射无人机的作战效能分析,理论说明了利用反辐射无人机攻击敌方雷达预警系统、防空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现代防空导弹体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俄罗斯现代防空导弹体系 ,包括第 3,4代国土防空、野战防空和海军舰艇防空导弹体系的发展 ,对俄罗斯第 4代防空导弹体系的发展需求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介绍了俄罗斯现代防空导弹体系中几种典型防空导弹系统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分析了俄罗斯防空导弹体系研制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借助兵力交换的思想,从宏观层次上研究不同类型的防空导弹火力单元对空中目标的优化分配问题;分析在最优目标分配策略下区域防空中各类型防空导弹火力单元的火力分配问题,并建立了递阶优化的求解模型.该模型可为区域防空部署的决策与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反导防空体系包含的对象多、作战过程复杂。Petri网模型综合了数据流、控制流和状态转移,能方便地描述系统的分布、并发、同步、异步、冲突等特性,既能表示系统的静态功能和结构,又能表现其执行、交互等动态行为。基于对象Petri网的建模仿真环境,采用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建模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满足对反导防空体系的建模、仿真以及体系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 (VirtualReality ,简称VR)技术是当今世界前沿科学之一 ,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研究领域。国外经济发达国家一直将其列为国防高科技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 ,迄今已成为开发研制、生产大型而复杂的防空武器系统的重要工具。扼要介绍其在防空武器系统研制、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C-均值聚类算法的空中目标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中目标的正确分类对防空作战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分析了空中目标类型和目标的表征方法之后,构建了动态聚类中的一种分类算法———改进C-均值算法。该算法改变了以前算法中只用一个聚类中心作为一类的代表的做法,而采用的是类核函数代替类心的方法。类核函数较一个聚类中心更能够表现出某一类的分布信息,从而提高分类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防空武器系统防空作战特点,在对目标威胁程度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理论和多模型理论探索目标威胁评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串联模型框架的目标威胁评估方法,该方法采用3个基本模型,基于串联系统思想,经模糊推理融合,得到空中来袭目标的威胁程度。该评估方法层次分明、直观有效,能够较好地满足海上对空防御作战中对目标威胁评估的需要,为舰指挥员决策和防空武器系统火力分配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电子压制是赢得现代战争的关键技术。首先分析电子压制的应用背景,建立地面防空系统的分析模型并给出攻击机突破地面防空系统过程中,电子压制对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效能评估指标。给出的模型和效能评估指标可对作战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编队舰空导弹对空拦截综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面舰艇编队防空为背景,用数学分析法和计算机模拟法对编队防空中预警直升机的配置和探测模型、舰载雷达的探测模型、编队对空导弹的抗击方法、编队对目标的射击能力、转火能力、杀伤概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火力方程等有关数学模型,为定量分析和优化编队对目标的作战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How have European cross-border defence industri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ffected domestic procurement bias among the major EU powers? This article departs from the findings of Andrew Moravcsik more than two decades ago suggesting that major West European states had no ingrained preferences for defence industrial autarchy. When cross-national armament projects were derailed, thi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political efforts of national defence industrial champions favouring purely domestic projects. As former national champions join pan-European defence groups, their preferences are likely modified. Does this shift procurement towards non-European “off-the-shelf” solutions which, according to Moravcsik, are favoured by defence departments? Or does it give impetus to a stronger preference for European as opposed to domestic systems? In this article, procurement patterns in the aftermath of cross-border defence industry consolidation will be analysed. Procurement bias is assessed in two industry segments characterised by pervasive consoli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