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从脉冲信号对屏蔽双绞线的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实验脉冲信号发生器作为干扰源对基于非屏蔽双绞线和不同接地方式屏蔽双绞线的CAN总线通信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层不接地屏蔽双绞线电磁脉冲耦合效果基本相同,屏蔽层双端接地可以抗脉冲信号的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  相似文献   
62.
以ATmega8单片机为程控接口的核心控制电流驱动器,实现了程控电流驱动器的设计方案。电流驱动器采用Buck变换器进行输入/输出功率变换,通过电压、电流双反馈调节的反馈环路控制PWM驱动电路使Buck变换器实现输出电压可调,程控接口根据设定值大小以高频PWM输出方式控制电流驱动器输出相应的电流。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程控电流驱动器输出可靠性高,响应时间快,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3.
通过分析战时故障备件的需求特点,对备件的工作时间进行讨论,改进了传统的单机故障备件需求模型。根据多机种协同作战任务的不同,引入备件工作运行比的概念,在考虑飞机是否战损的前提下,建立了基于作战任务的多机种故障备件需求模型。算例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雷达信号的海面传播特性,给出了抛物方程和射线追踪方法,讨论了出现概率较高的海洋环境:蒸发波导、表面波导和悬空波导,及相应的折射率剖面.研究了和距离有关的电波环境,比较两种模型算法在不同大气条件下、不同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结果,同时给出了实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射线追踪法能给出场模式的合理定性图,较抛物方程法,具有直观和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尤其在视距范围内更适用.  相似文献   
65.
在现代战争中,战场电磁环境随着作战双方电子战的开展不断发生变化,它的变化严重影响着战场各种通信设施的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地形环境条件下电波的传输特性.详细论述了不同地形环境下发射信号路径损耗计算模型,并采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分析技术对局域范围内的发射信号中值路径损耗进行建模,为实现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电磁环境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建模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66.
基于半定制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提出一种对CMOS集成电路进行电磁信息泄漏评估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综合工具生成电路的门级网表,将门级网表中的普通单元替换为防护逻辑单元,然后利用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和电磁信息泄漏评估模型对集成电路进行电磁辐射仿真和信息泄漏分析。该方法能够在设计阶段对密码芯片的抗电磁旁路攻击能力进行评估,可提高密码芯片的设计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67.
基于MapX的战场辅助决策系统可视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战场辅助决策系统,结合可视化控件MapX,讨论了战场辅助决策系统可视化的结构模型,并在VC 环境中给出了其可视化功能中地图显示控制模块一些新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为战场辅助决策系统的可视化应用提供了基本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8.
航母编队航渡过程中预警机阵位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提供了一种航母编队航渡过程中预警机的阵位确定方法。通过对航母编队防空区域划分与防空作战过程的分析,总结了航母编队航渡过程中预警机阵位确定的原则,建立了预警机阵位的数学模型,仿真计算了模型中各个参数对预警机前出距离的影响。这些模型可用于确定预警机的前出距离、方位和高度,满足航母编队作战使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69.
航母编队反潜声纳舰阵位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航母编队航渡过程中拖曳式线列声纳舰的阵位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对航母编队反潜监视区划分与反潜作战过程的分析,总结了声纳舰阵位确定的原则,建立了确定航渡过程中拖曳式线列声纳舰阵位的数学模型,仿真计算了模型中各参数对声纳舰前出距离的影响。这些模型可用于确定拖曳式线列声纳舰的前出距离,满足航母编队作战使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0.
采用质量分析法,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分析了两种自修复添加剂三氟化镧和层状硅酸钠的摩擦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通过XPS和EDS分析添加剂在磨斑表面的沉积条件和情况,分析了影响它们的沉积因素和自修复条件;应用AES能谱仪分析磨斑表面元素沿深度的变化;应用SEM扫描电镜对修复前后的磨斑表面作了对比分析。通过对可能适合作为润滑脂自修复添加剂的两种材料的研究,筛选出对磨损表面具有显著修复效果且摩擦学性能优异的三氟化镧和层状硅酸钠,并提出了它们在润滑脂中的摩擦自修复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