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液体火箭发动机气液同轴式喷嘴混合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的混合特性。利用两相探针技术,测量了喷嘴下游喷雾流场中气液流强和混合比分布,考察了喷嘴缩进比和气液喷注压降等参数对混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的缩进比对喷嘴混合特性有较大影响,增大缩进比将导致更窄的气液流强分布和更均匀的混合,而改变气液喷注压降将导致不同的流强和混合比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2.
介绍仿真机和仿真软件的发展,分析了银河仿真机系统性能,探讨了仿真机的未来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73.
随着侦察监视技术和察打一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战争中战场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军事目标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伪装防护是保证武器装备战场生存能力的重要前提.回顾了伪装技术萌芽、起步、发展、成熟的应用历程,系统梳理了隐身、遮蔽、迷彩、示假等伪装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认为未来伪装技术将朝着多频谱兼容、智能自适应、一体化设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4.
实验室被誉为院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实体。实验室体系是由实验室的分级类别、组织建制、职能作用、功能行为、隶属关系、管理模式、职责权限等诸多要素组成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系统。随着“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现役警官已成为公安现役院校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实验室体系在院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75.
搞好专业实验教学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形势下武警学院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当前专业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搞好专业实验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活塞缸是火炮动态后坐装置中的关键部件,其结构强度设计是整个实验装置强度设计的核心。利用I-DEAS软件,在对其进行实体建模和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基础上,计算了活塞缸整体的应力应变值,得到了活塞缸工作时的应力应变图,并对其结构中应力状况恶劣的部位进行了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77.
本文在CADKEY绘图软件包的支持下,开发了加筋圆柱结构CAD系统—Hcadx.此系统通过菜单引导用户的操作,可用经验公式或解析法作轴压稳定分析,用罚函数法优化参数,可以在不退出Hcadx的情况下启动CADKEY,自动绘制设计草图。此草图经过适当地编辑、修改、便可成为工程中能接受的工作图纸。  相似文献   
78.
要实现对反导作战能力的有效评估,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回顾了天基预警下反导作战的典型场景和鲜明特点,强调了评估指标的建立原则.建立了反导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由天基预警能力、跟踪测量能力、指挥控制与作战管理能力和火力拦截能力组成.根据作战要素分解,实现了多级指标扩展.指标体系中既有系统效能的静态指标,也包含作战效能方面的动态指标,可用于反导作战的时效性评估.从建立评估模板的角度探讨了指标体系的运用方法.相关结论可为反导作战能力的有效评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9.
The use of a shaped liner driven by electromagnetic force is a new means of forming jets.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jet formation driven by electromagnetic force, we considered the current skin effe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magnetic loading and established a coupling model of"Electric—Magnetic—Force"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jet formation under electromagnetic force. The jet formation and penetration of conical and trumpet liners have been calculated. Then,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iner collapse under electromagnetic force, jet generation, and the stretching motion were performed using an ANSYS multiphysics processor. The calculated jet velocity, jet shape, and depth of penetration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a relative error of less than 10%. In addition, we calculated the jet formation of different curvature trumpet liners driven by the same loading condition and ob-tained the influence rule of the curvature of the liner on jet for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ANSYS multiphysics numerical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alculate the jet formation of liners driven by electromagnetic force, and in a certain range, the greater the curvature of the liner is, the greater the jet velocity is.  相似文献   
80.
The influence of a magnetic field on the stability of a shaped charge jet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t standoffs of 490, 650 and 800 m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out and with the magnetic field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 shaped charge jet form, stability and penetration ability. A theoretical model based on one-dimension fluid dynamics is then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depth of penetration of the shaped charge at those three standoffs and magnetic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netration capability can be enhanced in more than 70% by the magnetic field.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reasonably good correlation. In addition, the parameters introduced in the theory are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experiments at three standoffs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