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71.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大力加强后勤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新形势下提高保障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2.
祝琼  王勇 《武警后勤》2001,(1):37-37
沈阳仓库建立骨干任期责任追究制度,对骨干任期内出现安全事故等问题,明确在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同时.部门领导也要负全责。  相似文献   
173.
《武警后勤》2001,(3):70-71
近几年来,我们医院树立“大后勤”观念,始终坚持“突出管理,注重讲效益”的指导思想,在“优质、高效、低耗”上下功夫,实现由注重设施建设向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转变,增强了卫勤保障能力,医院全面建设稳中有进。医院被总部后勤部评为先进医院,连续4年被总队评为先进集体,院党委已获得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五连冠”。  相似文献   
174.
基层是部队的基础,加强基层财务管理工作,对提高部队的保障力和战斗力非常重要。通过基层工作实践,我认为,加强基层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75.
随着武警部队编制体制的不断调整,士官教员逐步成为院校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警院校应发挥士官教育的优势,不断健全士官教员的培养机制、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使士官教员成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有力推手和有益补充,进一步科学提升武警院校学员满足第一任职的需求及院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6.
作为我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职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在岗军事人员有组织的、自主的现代继续教育,是信息时代解决广大军事人员岗位学习成才、提升综合素质、补齐短板弱项,进而提高我军战斗力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在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的过程中,军事职业教育全程伴随、全域支撑、全面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7.
新千年伊始,总部决定组织进行全军院校本科教学评价。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代表海军院校参评,结果该院不负海军党委重托,获参评院校第一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8.
1986年11月1日,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在原海军第二航空机务学校的基础上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专门培养海军士官人才的学校,也是全军首创的两所士官学校之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坐落在珠城西南郊的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建校14年来,在军委和海军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培养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发展和需要的高素质士官人才为使命,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使学校从起步走上正规,由试办走向全面发展,为海军部队输送了5000多名合格的士官人才,  相似文献   
179.
建 设综合大学 ,是军队院校建设的一个崭新课题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和实践探索。只有坚决贯彻军委、总部和海军党委的决策指示 ,站在全局想问题 ,着眼发展搞改革 ,把握特点抓落实 ,才能逐步走开适应综合大学建设发展的新路子。站在“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高度 ,深刻理解军委决策的战略意图。 (一 )坚持用军委决策指示统一思想。 遵循江主席关于把院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思想 ,准确把握军委和总部“规模化办校、现代化教学、正规化管理、社会化保障”和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特色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0.
论述了系统仿真学科的地位,探讨了仿真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需求,介绍了仿真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仿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