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声音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是诸多信息系统的基础系统,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很高,要管好、用好系统,加强系统运行维护,保证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发挥作用。要应用推广好,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以军用带动民用,以民用带动产业,使系统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在服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取得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92.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火箭托举下呼啸升空。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一飞冲天,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开启了中国卫星导航技术的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百姓离“北斗”导航时代越来越近,全世界近1/3人口有机会享受更加优质的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93.
陈吴 《环球军事》2013,(3):88-89
1月17日凌晨,美军“护卫者”号扫雷舰在访问菲律宾途中,穿越苏禄海时撞上礁石,船头卡在了浅水区的珊瑚礁上搁浅。该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不过事故真相扑朔迷离。各国军事专家对此事故从不同角度,给了很多猜测和解读。据报道,数字航海图有误可能是导致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护卫者”号集各种先进技术于一身,借助舰上先进的导航系统、雷达系统、声呐系统、通信系统能为舰艇编队“保驾护航”,但却护卫不了自己,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4.
组合导航系统故障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的故障检测算法。该算法由联合滤波器的全局估计与各局部估计之差 ,得到残差序列 ,通过残差 χ2 检验 ,来判别系统是否出现了故障。同时进一步讨论了故障分离方法。数值仿真及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算法能有效地检测出组合导航系统的故障 ,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5.
针对北斗二号一期系统卫星集中分布在赤道附近,导致国土范围内接收机南北方向定位精度偏低,且由于可视卫星均为正仰角,导致接收机垂直方向定位精度也偏低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地面伪卫星改善用户观测几何结构的方法来提高国土范围内北斗接收机的定位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在用户使用范围的北部地区布设伪卫星可有效降低用户南北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的DOP值,从而有效改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6.
码相关参考波形(CCRW)技术以其设计灵活、抗多径性能优异等特点成为卫星导航多径抑制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相关文献在分析CCRW技术时常假设单边信道带宽无限或远大于扩频码率,且仅研究特定参考波形的性能,缺乏具有工程指导意义的定量结论.根据CCRW技术一般原理,推导了在无限带宽时任意参考波形的鉴别曲线计算公式,给出了满足稳定跟踪的波形约束条件.分析了不同带宽和闸宽参数的W2/W4/W5三类参考波形的准相干多径误差包络性能,仿真表明带限信道中W4、W5波形抗多径性能优于W2波形;以GPS L5和Galileo E5a/E5b的QPSK(10)信号为例进行原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W2、W5算法比窄相关技术的3dB衰减多径误差包络面积减小达63%和72%.结论可用于现代化导航接收机的多径抑制设计.  相似文献   
97.
事件     
《环球军事》2012,(2):4-4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建成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1年12月27日起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射了10颗卫星,建成了基本系统。据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相似文献   
98.
随着现代导航技术的发展,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已成为陆地导航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嵌入式工控机PC/104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开发特点;基于PC/104的系统设计思想,提出了以PC/104工控机为核心的陆地导航系统的设计方案,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各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以及软件设计流程。这种嵌入式计算机软硬件相辅相成的有机构成,能集中统一地完成各部件的控制与信号处理,使整个陆地导航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
随着“导航战”概念的不断发展与演变,美持续推进导航对抗体系建设与指挥体系转型,以谋求PNT信息的非对称优势。从指挥职能体系建设、导航对抗能力提升、演习训练基础搭建、导航对抗实战等方面对美导航对抗体系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围绕以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开展的攻防对抗能力进行了分析。美在加快以GPS为基石的PNT体系建设时,不断结合系列化演习与实战行动,加强导航战攻防能力的提升,应引起我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BDS)只能传输字节受限的短报文,对于长报文需要通过分包和多次重传改善报文传输的成功率,这样会造成系统平台数据发送延误和网络拥塞。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冗余的数据分包传输机制,该传输机制以数据包为处理对象,采用异或运算得到冗余包,编码简单,编码解码速度快。通过Matlab仿真,证明基于冗余编码机制比无冗余编码单次发送机制的数据接收成功率高15%以上,两次发送对多包的数据接收成功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