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刚 《政工学刊》2020,(3):50-51
军官职业精神,是军官在军事职业活动中逐渐养成并内化为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意志品质、道德情操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军官个体在职业体验中升华形成的职业文化,同时也是社会对于军官职业群体寄予的道德要求。随着国防和军队历史性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军以军衔制为主导的军官职业化进程迈开实质性步伐。军官职业精神作为军事职业文化和价值观层面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反映军官职业化水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培塑军官职业精神,是推进军官职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必须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放。  相似文献   
52.
法律援助的宗旨是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使他们能与其他公民一起平等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现自身的公平与正义。那么,怎样完成这个宗旨,实现我们所设计的目标,使法律援助制度得以全面落实,使法律援助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最优化,真正使广大困难群众得到优质高效和满意的法律服务,成为如今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希望基于一种平等的、双向度的视角,分别从不同民族的视角探讨本民族成员与其他民族成员的社会距离。采用修订的社会距离问卷对54名哈萨克族、195名汉族和23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论是汉族,还是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都表现出内群体偏好,愿意与本民族成员发生亲密的社会交往;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间的社会交往要显著亲密于哈萨克族与回族、蒙古族和藏族间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54.
突发危机事件中人群心理评估是当前危机管理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由于突发危机事件群体心理数据采集的困难性和人群心理变化的复杂性等原因,传统方法很难准确评估群体心理效果.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建模仿真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指导,采用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外部事件刺激下群体的心理行为,构...  相似文献   
55.
科学定位信息化人才,不仅对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方法、途径、标准、制度、政策等产生影响,而且对加速形成信息化人才群体、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有效履行我军的历史新使命,切实做好军事斗准备,需要广大官兵具有积极的练兵动力、高涨的练热情,主动谋打赢、练打赢。而增强官兵的练兵动力,应注重从人学角度,关注官兵作为个体的人和群体的人这个特征,以科学的导向激发官兵练兵的内在驱动力,进而转化成积极的练兵愿望和练兵行  相似文献   
57.
"虽然我不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能尽力帮助职工解决一些小的困难,在帮助他们的同时,我自己也感到快乐、充实",何盛兰由衷地说。何盛兰是农一师3团一名普通的基层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58.
人格魅力是指领导者以品格、才能、学识、情感等内在因素对被领导群体所产生的一种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以自身的人格对下级和部属所产生的感召力、震撼力和凝聚力。指导员作为连队党支部工作的主持者、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者、日常生活训练的管理者,在提高自己全面素质的同时,必须注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动整个连队。对一个优秀的、称职的指导员来说,其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9.
所谓非正式群体就是一种自发形成的、在心理一致性或相容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在亲密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显著的感情色彩,其成员间的关系一般没有明确规定。这种非正式群体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也存在于正式群体中,在基层部队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0.
本文指明了唯心主义天命观与唯物主义命运观的尖锐对立和斗争,批判了李洪志的荒谬观点。并阐述了命运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合力,是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