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梳理心理融合与社会融合、偏见的关系,界定了民族心理融合的概念.在介绍社会距离法、形容词评定法、投射测验法和内隐认知法的基础上,提出心理融合测量工具的编制应采用平等、双向度的视角,并考虑文化背景的影响.整个问卷编制过程包括4步:①通过访谈15名维吾尔族大学生和20名汉族大学生收集日常互动行为;②对316条日常互动行为进行开放编码,共得到203种不同描述.进行主轴编码,得到30个主轴编码项目;③招募16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对30种日常互动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评定,最后获得了17种行为;④选取25名维吾尔族大学生,采用层次分析法在亲密度上赋予17种交往行为以权重.问卷可以有效地反应不同民族间的心理融合程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547名四至六年级的新疆维族、哈族、汉族儿童为被试,进行成就目标定向特点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汉族、维族、哈族儿童在成就目标定向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性别与民族之间、民族与年级之间,维族、哈族、汉族儿童在掌握目标定向各维度(趋近、回避、掌握整体)上存在交互作用;性别与年级之间,新疆维族、哈族、汉族儿童在成绩回避目标定向上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家庭教育对推动哈萨克民族的繁荣与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哈萨克族民族教育的发展,促进新疆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儿童家庭的实地观察以及深度访谈,呈现和总结了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的总体特征,并对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对现代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哈萨克族家庭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更好地融合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     
《兵团建设》2010,(4):48-48
哈萨克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许多世纪以来,中国哈萨克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为缔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兵团哈萨克族人口共4.44万人(2008年),主要分布在农四师、农六师,其余各师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5.
<正>苯硫脲(PTC)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白色晶体,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个体对其具有不同的尝味能力.本文采用阈值法对奎屯市哈萨克族和汉族的PTC尝味能力进行测试,并分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     
《兵团建设》2010,(2):48-48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面积相当于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在这片广阔的地域里.生活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13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各民族形成了互相依存、互相借鉴、互相补充的文化互渗体系。本栏目将陆续为读者介绍这些民族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7.
宋红花 《兵团建设》2011,(Z1):156-157
农四师77团地处昭苏盆地中部偏北,南邻特克斯河,北依乌孙山,全团总人口7238人,其中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占38.27%。现有土地总面积58.66万亩,其中耕地19.7万  相似文献   

8.
农一师地处南疆少数民族聚集区,这里生活着汉族、维吾尔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多个民族。50多年来,农一师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经常组织医疗队,深入乡村、牧区和高原山区,  相似文献   

9.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即使最亲密的两人之间也是一样。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亲密距离(15厘米之内)。这是人际间最亲密的距离,只能存在于最亲密的人之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就交往情境而  相似文献   

10.
正在216国道旁距离乌鲁木齐市18公里处,一个哈萨克族风情园的名声越来越大。那里有哈萨克族美食、歌舞,成了许多游人的休闲首选之地。而风情园的另一个名字——农十二师一○四团畜牧连,却慢慢成为它的注脚。今年30岁的哈森·别克、努尔娅·托合塔尔拜克夫妇是这个风情园的主人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疆伊犁地区汉族、维族、哈萨克族高中生成就动机的现状。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对791名三个民族的高中生进行了测量。结果:通过对三个民族高中生成就动机的比较研究,发现少数民族高中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有民族、父亲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所在地。  相似文献   

12.
新疆推行民汉合校后,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一直是双语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以特克斯县初级中学为个案,考察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民考民”及“民考汉”中学生语言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哈萨克族“民考汉”和“民考民”学生在语言文字使用、语言态度以及语言文化认同上有较大差异,但也有一致性:希望在熟练地掌握汉语的同时,也能掌握好自己的本民族语言。最后基于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水平和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目的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迁移理论出发,以调查维吾尔族母语负迁移为目的,结合访谈、调查问卷和写作,对分布在新疆不同高校里的维吾尔族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维吾尔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较大,其中与维吾尔语差异最大的语法方面所受母语影响最大,母语思维是产生负迁移的主要原因,其它方面受汉语影响也比较大。基于上述研究,为了避免负迁移的发生,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欺负行为普遍存在于校园之中,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利用初中生欺负/受欺负问卷对新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近500名初中生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汉族学生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比少数民族学生更积极;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积极,在对待欺负行为的态度上少数民族学生有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与年级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汉族学生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社会转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需要遵循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师生互动,关注教学过程为关键;面向生活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加大课外实践力度。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育实效性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乐府是汉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对五言诗歌的成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汉乐府和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进行比较,从思想内容、叙事艺术、人物形象等方面解读汉乐府中的名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汉代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针对新疆在校民、汉大学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分别制作了不同的调查问卷,本文对回收的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调查问卷结果分别进行分析说明,从不同层面考察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到新阶段时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但由于教育体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未能被提高到一定高度。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借助科研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实现相辅相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科研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依靠科研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对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上课时消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精神旷课行为,多被认为是越轨行为的一种表现。从社会学视角切入,对大学生隐性逃课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将隐性逃课视作越轨行为实际上是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简单定性的结果,是对隐性逃课性质的片面反映。这种越轨定性导致了对隐性逃课功能认识、原因分析和应对路径设计的偏离。大学生隐性逃课具有社会根源,是多元社会与高校统一管理之间的张力以及大学无用论和信任危机的产物。在越轨属性之外,大学生隐性逃课还是一种去学校化的反抗和师生之间的默契妥协。因此,对于大学生隐性逃课,应将其置放在社会背景中加以思考,引发人们对社会根源和社会规则本身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古代文学史教学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教师水平的不同存在较大差距,根据研究,发现可以将教学效果归结于教师的教学境界,借用韩愈《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说法,教师的教学境界存在授业、解惑、传道三个层次,三个层次逐次递进,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