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尾喷流底部流场与外流场干扰的拓扑结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非定常全NS方程出发,运用时间推进方法,采用有限体积方法离散控制方程,模拟了轴对称钝锥尾喷流场与外流场的干扰,得到了随时间发展的精细的流场拓扑结构,并对几种出口压力比的不同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机械构件的不同的失效模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随机载荷作用次数对机械构件的可靠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机械构件进行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不同失效模式和载荷作用次数的影响。通过运用顺序统计量理论考虑载荷多次作用以及多种失效模式条件下机械构件可靠性及可靠性灵敏度的变化规律,运用随机摄动理论和四阶矩技术,建立一种考虑载荷作用次数的多失效模式机械构件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数值方法的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在随机变量前四阶矩已知的情况下,结合灵敏度分析的梯度算法,推导出关于随机变量均值和方差的灵敏度计算公式。以某履带车辆底盘扭力轴为例进行计算,得到其可靠度随载荷作用次数、随机变量均值和方差而改变的可靠性灵敏度变化曲线,为扭力轴的可靠性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到相关机械可靠性灵敏度设计和结构优化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电机轴承故障状态难以识别,从而造成诊断精度不高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特征提取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结合的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模型。使用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获得振动信号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分量,再基于多尺度熵理论计算各IMF分量的多尺度熵值进行特征重构。在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OA)中引入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变异操作对WOA进行改进。用改进的WOA算法对XGBoost的超参数进行寻优,获得了帮助XGBoost取得最优分类效果的超参数组合,将7种不同故障类型的振动信号进行重构后输入优化的XGBoost模型进行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GWOA-XGBoost模型的电机轴承故障诊断精度能够达到97.14%,相较于传统诊断方法,性能提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类平面三次系统x=-y+δx+ax^3+by^3 y=x的极限环的存在唯一性,完整地讨论了参数空间,在全平面得到了无环和极限环存在的参数区域,证明了只含一个奇点的极限环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15.
极限是微积分学的核心概念。极限概念及其发展过程中充满辨证思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体现了辨证法的联系论、对立统一律、否定之否定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拟样机的坦克承载零部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坦克承载零部件的疲劳失效是其主要的失效形式,疲劳寿命的预测一直是装备设计、研制、验证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履带车辆刚柔体耦合模型,通过在一定任务剖面下车辆虚拟试验,测试其承载零件的载荷谱,结合疲劳寿命分析技术,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并给出计算实例,预测的寿命与实际使用情况相符合,表明提出的坦克承载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名飞行员都不希望自己的飞行生涯中出现空中特情。因为它瞬时突然、高度危险、无法预见,处置稍有差迟,就会铸成毁灭性灾难。然而,总参陆航部某试飞大队的试飞员们却每天都在面对特情,把遭遇飞行危局当作"家常便饭"。为在低空、超低空的"极限高度"飞出我国首型专用武装直升机—"直-10"武装直升机的极限性能,他们凭借无畏的胆魄和高超的技能,勇  相似文献   
18.
去年11月15日凌晨4时30分,一声急促的哨音刺破冬夜的寂静,在高原骤然响起。武警西藏总队队员们开始荷月而征,迎日而战,披星而归,每天训练均超过18小时。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恶劣环境下,面对20公里长途负重奔袭、5公里快速机动、150米连续冲坡、15米抓绳上、1000米沙滩匍匐、鸡蛋靶精度射击等43个"魔鬼式"训练课目的严峻考验,他们忘我而战、勇于挑战,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力、超强的忍耐力、过硬的战斗力。在鹅卵石滩上负重22公斤匍匐,为了爬得再快点,队员连鼻涕都顾不上擦。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  相似文献   
19.
卫星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有效载荷支架结构可能会与卫星主体结构发生动力耦合,进而造成有效载荷响应显著放大。进一步将有效载荷支架与卫星主体结构考虑为一个整体系统(称为星架系统)。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某型卫星系统级动力学分析模型,从中提取结构参数建立集中参数模型,并针对结构参数进行单变量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所建集中参数模型能够反映支架结构与卫星主体结构之间动力耦合规律,载荷响应对两者频率参数的敏感程度远高于其阻尼和质量参数,卫星结构设计阶段应重点考量主体结构和支架结构频率关系以优化卫星载荷的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20.
传统身管疲劳寿命评定采用实弹射击和实验室液压疲劳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未充分考虑火炮发射时动态载荷对身管的冲击疲劳作用.为此,研制了身管冲击液压疲劳试验装置,为揭示身管冲击疲劳规律提供了新手段.依托该装置,在实验室条件下再现了身管胀膛和膛炸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身管壁内主裂纹逐渐形成并沿径向扩展,造成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