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王保存 《国防》2006,(2):73-76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是推行军队信息化建设;而军队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目的是使“信息力”成为军队战斗力构成的主导性要素。所谓信息资源是指可供整个人类活动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各种信息及相关要素的总称,包括各种来源、载体、表示方式、传递方式和渠道、使用场合和用途。信息资源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性信息资源,另一种是经过主体感知和加工的信息资源。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从广义上说就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都在积极进…  相似文献   
22.
近些年来,以美军为首的北约军队将对外发动的局部战争做为新的作战理论、新的保障理论和新的作战兵器的试验场,依靠其先进的技术优势,推出了武器裴备“精确保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3.
陈和彬 《环球军事》2014,(20):16-18
以练为战,这是世界各国军事训练亘古不变的法则。虽然现代战争较之以往更加残酷激烈,不过死亡人数却大幅下降。除拥有各类先进的武器装备外,战前进行“虚拟战场”仿真演兵,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以美军为代表的西方军队认为,没有逼真的训练环境,仅靠先进的作战理念和训练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为提供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世界上军事强国都花费巨资修建了功能繁多、专业齐全、模拟实战、智能科学的训练基地。  相似文献   
24.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外军军费规模、结构及外军武器装备费占军费的比例、装备费的分配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5.
目前外军装备维修动员准备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值得关注。具体体现为:军民兼容,扩大装备维修动员基础;重点建设,提高核心军工企业装备维修动员能力;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信息化装备维修费投入产出比;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积极推进装备维修信息化建设;减少层次,建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装备维修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要提高军需保障的效益,必须充分利用市场,对军需物资实行统购统供、标准化供应和储备,从加强质量管理上想办法,从增加供应手段上挖潜能,从加强法规建设上求保障。  相似文献   
27.
美军在总结海湾战争经验时认为,战争的胜利。一方面归功于高技术,另一方面应归功于有效的物资保障。现代战争条件下外军的物资保障特点主要表现在有明确的战时物资保障指导思想、完善的战时物资保障体系、灵活的战时物资保障方式,并注重加强主战方向和应急部队的物资战备建设、加强战时物资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28.
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的后勤保障,不是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数量上简单叠加,而是要靠建立统一的后勤指挥和保障体制,并对诸资源进行有机结合、筹划和运用。为此,当今世界各国军队都在探索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灵活、能适应各种作战样式的物资保障体制。本文概略地叙述了外军物资保障体制的基本类型和组织模式,分析了外军物资保障体制建设的基本特点,由此,提出了加快我军物资保障体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9.
靳建峰 《国防科技》2010,31(6):27-32
两栖装甲车辆是特种装甲车的一种,主要用于水网地带、强渡江河和登陆作战。文章介绍了外军两栖装甲车辆的分类、结构及特点,并从信息技术的运用、水上性能的两极化分析了未来两栖装甲车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马学军 《国防》2011,(4):72
前不久,听了两场由某军校教授主讲的外军军情讲座。听了之后,一方面感到眼界大开,另一方面,又觉得有那么一点悲观:在信息化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