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深水通信     
近一百多年来,对于一个海军指挥官来说,潜艇已经发展成为可以使用的最有效的武器平台之一,它在传感器、武器、动力装置、续航力和船体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然而在将上述进展集成为对水面舰队的直接支持方面,可说是成效甚微.这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最令战术家们感到灰心的是缺乏实时通信能力.当然,随着大量设备获得使用许可,在潜艇通信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几乎所有当前系统的技术规格都不符合潜艇对自由机动的要求,特别是在深水通信中.遗憾的是,当潜艇要返回到潜望深度听清楚它的广播电信时,除了使用"通信路由"或定时通信外,另无选择地这会失去许多使用权限.两次听清楚广播时间间隔可长达18~24小时,最糟的情况下可能意味着全体人员几乎一整天不知道战争爆发或作战方案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海湾战争后,拥有潜艇的国家(地区)已增至45个,水下较量日趋激烈。西方各国为了保持并扩大其传统的潜艇优势,纷纷加大对新一代潜艇的研制力度,目前,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潜艇新技术已随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在数据库的支持之下,充分发挥各传感器信息组合的潜能,为客观复现战术态势提供保障.文中给出了用于潜艇的数据融合算法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初露锋芒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潜艇终于得到各海军强国的认可。到1914年,各主要强国都建立了潜艇部队。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参战国潜艇的总数已达260余艘,其中大部分是1909年以前建造的,战  相似文献   
15.
赋予潜艇的任务和使命正在发生变化,而它们的电子支援措施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本刊2011年7A的专题文章中,作者对中国航母的反潜短板进行了分析,不仅引发了国内关于航母反潜的讨论,还得到了美国知名智囊机构詹姆斯敦基金会的关注。詹姆斯敦基金会的莱尔·戈尔茨坦先生专门撰文对《现代舰船》杂志社的文章进行了点评,现将该文的译文刊登于此,其中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世界海军舰船装备发展的焦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以美英为代表的海军强国迫于预算压力,对装备发展做出调整;二是我周边国家和地区继续加强水上、水下装备建设,舰队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其余国家和地区发展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18.
名刊速览     
《现代舰船》2011,(6):4
《海军学院学报》2011年4月两个航向,一支海军由于担负着本土防御和维护世界和平双重任务,中国海军将和美国海军越来越相似。未来,中国海军会朝着两个彼此互相联系的方向发展:第一个方向是执行主要战时任务,保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第二个方向是  相似文献   
19.
潜艇是一种隐蔽性良好的水下作战平台,低噪声是其生命力的保障,但在对目标进攻鱼雷攻击时会因为发射噪声过大而暴露发射阵位和影响鱼雷攻击效果.分析了潜艇鱼雷发射噪声对潜艇的占位射击可行域存在的影响,在目标舰探测到发射噪声后采取规避措施的态势下,对自导鱼雷在不同命中角情况下的命中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并给出了计算模型.仿真的结果可为发射噪声的限制指标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纯方位估计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所有的估计算法都是次优的;理想估计器是工程估计器的性能上限,在理想估计器下的攻击效果因此是最高的;它刻画出的是"潜艇隐蔽攻击能力的上限",认识这种上限的数量特性是主要工作.在理想估计器和典型机动航路条件下,提出并界定了"隐蔽攻击能力上限"的概念;分别给出了求解估计器精度和收敛时间意义下隐蔽攻击能力上限仿真流程;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