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文本情报分类工作是情报分析领域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文本情报分类工作通常面向单一语言,跨语言文本情报分类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跨语言文本情报分类问题,提出了“XLM-R+TextCNN”模型,通过基于大规模多语种语料训练的跨语言预训练模型(XLM-R)生成与具体语言表示形式无关的文本情报向量,将文本向量输入TextCNN模型,获取文本情报的类别特征,实现对跨语言文本情报的分类。以开源国防科技情报为基础,构建了跨语言文本情报分类数据集,并对模型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该模型在多项对比评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基于Fisher线性判别模型的文本特征选择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采用向量空间模型表示方法的文本分类系统中,维数约简是必要的步骤,特征选择方法由于计算复杂度较低而被广泛采用.本文基于Fisher线性判别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文本特征选择算法,将其求解过程转换为一个特征项优化组合的问题,避免了复杂的矩阵变换运算.实验表明,该方法与信息增益、卡方统计方法比较,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3.
为保证军事指挥决策的质量和速度、提高军事情报文本的分析能力,高效率的自动文本分类成为其中的重要技术.描述了文本分类所面临的高维稀疏文本空间和维数灾难等问题,综述了各种寻找最优和次优子集的特征选择技术和以主成分分析、Fisher判别分析、潜在语义索引等为代表的特征抽取技术,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和未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4.
我们知道,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借助文本和作者心灵对话;写作,是借助笔墨和自己心灵对话;上课,是借助教师和文本对话;交际,是自己和同学以及其他人的直接对话.通过各种卓有成效的对话,学生乐学语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打好精神底子.  相似文献   
25.
声音和文本是作为比特流在手机和基站之间传送。短信息服务是一种协议,移动用户可利用它发送和接收文本。但是手机和个人数字助理(将计算机、手机、相机和音乐播放器合为一体)也可以通过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来交换数据,例如 WAP  相似文献   
26.
三句半的文本是三句半节目的灵魂。文本创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就地取材,寻找共鸣。文本创作的第一步是选材。我们要把握好选材内容与广大官兵之间的联系,以身边人、身边事的具体  相似文献   
27.
概括对公文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公文材料写作的基本属性,而缺少概括是当前公文写作中的通病。公文概括与一般议论文概括的主要区别在于广度、深度和准度上,在其文本表述上可分为认识性和实践性两类。要提高公文写作的概括力,写作者可遵循理论路径、实践路径和方法路径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28.
从政策工具理论的视角切入,构建“政策工具-减负政策要素”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21世纪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17份关于中小学学生减负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学生减负政策存在以强制性的命令工具为主导、政策工具忽视长期目标达成、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交叉匹配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应该优化中小学学生减负政策工具的结构;增强中小学学生减负政策工具的二维匹配度;提高中小学学生减负政策工具的供给。  相似文献   
29.
K-近邻法的文本分类算法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自动分类的相关技术是数据挖掘的一个分枝,K-近邻法是常用的文本分类算法之一.在研究K-近邻法的基础上,根据其使用情况分析了K-近邻法的不足之处,在满足一定的判定函数前提下,提出改进后的K-近邻法.改进后的K-近邻法避免了K值的搜寻过程.降低了计算复杂性,提高计算效率.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改进K-近邻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过对作者创作文本及读者阅读作品过程的特点分析,试图了解一个问题,即作者的创意不是以什么方式才能被读者把握,而是在什么意义上理解才是对作者创意的重现。没有一种理解是对作者创意的彻底的、最终的理解。理解总是以预设前见为背景,最大程度的理解仍是最小程度的误解。只有通过理解的整体性与理想性,将文本置于社会共有的视域中,才能克服阅读/理解中的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