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国防科技》2003,(8):76-76
制导技术中的—个关键设备就是陀螺仪,陀螺仪是在动态中保持相对跟踪状态的装置。陀螺仪的原理 如图所示,用四个质点ABCD来表示边上的区域,这个边对于用图来解释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是很重要的。轴的底部被托住静止但是能够各个方向旋转。当—个倾斜力作用在顶部的轴上的时候,质点A向上运动,质点C则向下运动,如其中的子图1。因为  相似文献   
82.
本文针对现有惯性调速器作图法的缺点,给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直观且具有明显物理意义的作图方法.此法具有自检作图精确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3.
为了量化描述作战体系的决策同步性能,从时间视角,结合环境影响因素提出作战沟通与作战决策同步衡量指标,并分2个阶段建立了具有时滞耦合特点的作战决策同步模型.案例仿真表明,该模型解决了以往基于群体沟通模式造成决策意见不一致的缺点,并能反映出不同环境因素下对作战决策同步性能的影响,验证模型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4.
采用加速度计取代陀螺仪作为惯性测量元件构建的无陀螺惯导系统(GF-INS),具有成本低、体积小、机动性能好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惯性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了GF-INS加速度计的输出方程,提出了基于统一方程的GF-INS解算的一般过程,并进行了理论推导。研究表明,不同加速度计配置方案只是选取了不同的参数,解算本质是一致的。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GF-INS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5.
<正>通过对某型加速度计装配过程各环节分析研究,找出了影响加速度计失准角超差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并经批量生产验证,切实提高了加速度计生产合格率,取得了较大的军事和经济效益。引言某型加速度计是某型导弹飞行控制舱配套使用的核心惯性测量组件,安装在导弹相互垂直的空间三维方向上,通过敏感相应方向的加速度,输出与输入加速度成比例的电信号,为控制系统提供准确加速度数据,与陀螺共同为导弹提供飞行  相似文献   
86.
研究具有固定输入时滞的二阶多无人机系统在事件触发下进行不完全随机采样,并达到一致性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阈值依赖于多无人机系统事件触发时刻和初始状态的事件触发机制,并给出在此事件触发机制下具有固定输入时滞二阶多无人机系统的分布式控制策略。当无人机自身状态变化量满足触发条件时,无人机间进行信息交互,控制器根据此次事件触发的采样状态值进行控制输入更新。通过理论推理证明一致性控制的结论。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为了获得榴弹在空中爆炸时的最佳杀伤参数,提出了一种最优参数计算方法。以卧姿人员为杀伤目标,建立了杀伤面积与落速、落角和炸高的数学模型和优化模型,利用随机惯性权重法对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中的惯性权重进行改进,采用改进后的算法对榴弹最佳杀伤参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对比传统计算方法,计算精度更高,最大炸高改进误差超过0.1 m,对比标准PSO算法需要的粒子数量更少,收敛速度更快。为榴弹最佳杀伤参数的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8.
航天器无拖曳控制是实现引力波空间探测科学平台超静超稳运行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对航天器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不同的探测频段需求提出了不同的探测任务。根据探测任务进行了航天器编队设计与控制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对涉及的无拖曳与姿态控制、高精度惯性传感器与执行机构等原理和理论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针对现已开展的空间引力波探测无拖曳航天器在轨飞行的演示验证整体情况进行详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未来无拖曳航天器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89.
研究一类具有leakage时滞与传输时滞的两神经元神经网络的分支,分别以leakage时滞和传输时滞为分支参数,通过对模型对应的特征方程进行分析,得到出现Hopf分支的临界性条件,并通过数值例子验证该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90.
研究一类具有随机时滞与随机干扰的离散型BAM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稳定性,所建模型同时考虑离散时滞变化区间与分布概率对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构造新的Lyapunov泛函并结合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得到了均方意义下依赖于时滞分布的全局指数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