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之发来热情的贺电,并召开隆重的庆祝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全世界友好人士也给予良好祝愿。在这一片欢呼的掌声之中,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应该怎么办?一位资深航天专家说:中华民族的风帆已经挂  相似文献   
82.
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83.
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嫦娥工程初步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84.
2003年3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5月16日,在“第二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与作者热切交谈计算机仿真技术,并题写“探月工程”,后合影留念(见图)。  相似文献   
85.
杨教 《中国军转民》2007,(10):71-73
今年9月14日,日本发射了新一代月球探测器"月亮女神"。在过去的岁月里,日本的探月计划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发射实有点"卷土重来"的味道。  相似文献   
86.
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中的系统工程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指出要进行认真总结。为此,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总设计师孙家栋撰写了这篇文章,对系统工程的运行进行了总结,本刊特予刊发。  相似文献   
87.
垂直着月轨道的特性分析及其近似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圆锥曲线拼接方法,建立了垂直着月轨道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垂直着月轨道运动特性的简明分析结果。在适当近拟后,获得了垂直着月轨道的解析解,为初步轨道设计提供了实用的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88.
针对返回器回收任务中对安全空域和期望落点的计算需求,提出了基于Koopman算子的飞行管道快速预测算法,给出了搜救直升机安全飞行空域的判定流程。建立了物伞动力学模型,利用Halton采样方法从随机空间中均匀采点,计算得到多条可能弹道;采用Koopman算子的后拉机制,将初始概率密度值与当前状态关联,得到不确定条件下返回器及其分离部件的飞行管道和期望弹道。仿真结果表明,基于Koopman算子的飞行管道快速预测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精度上都要显著优于Monte Carlo方法;利用飞行管道计算结果对搜救直升机飞行路线进行规划后,碰撞风险最大降低54%且搜索时间减少70%。飞行管道预测算法已成功应用到嫦娥五号的回收任务中。  相似文献   
89.
载人登月自由返回轨道与Hybrid轨道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自由返回轨道与Hybrid轨道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应用分段受摄的高精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搜索变量、约束条件与微分修正搜索算法,搜索得到了自由返回轨道标称轨道,并使用STK软件对其进行了验证与三维仿真,最后对误差传递情况进行了分析。Hybrid轨道由自由返回与非自由返回轨道组合而成,文中给出了一条典型的Hybrid轨道设计过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文章所述方法与结论可应用于载人登月任务轨道设计,也可应用于嫦娥后期工程和搭载发射的微型月球探测器的轨道设计。  相似文献   
90.
月球探测器返回轨道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月球探测器的返回轨道进行了建模与特性分析.在三维空间中建立了返回轨道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从月球影响球东经80°出口的返回轨道最省能量等结论;根据模型及其特性给出初步轨道的算例,并以此结果为初值,在已有高精度动力学模型下搜索计算,较快地得到了精确轨道;通过两条轨道参数及空间形状的对比,证明文中解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