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既可以实现中国对外开放的双向性,也是适应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和利用国外资源满足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过去20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引进来”为主,提高了中国“走出去”的实力;目前,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同时表明供给过剩。因此,中国企业开拓市场的目标,必须从扩大内需转向内外市场同时扩张,把国际市场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济活动应该说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通过20年海外投资实践,为当前和今后全面实施“全球出击”积累了经验。中国已被联合国评为新兴的海外投资国。中国有数家公司已…  相似文献   
6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标准>中指出:"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3.
抗战时期的生存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斗争精神,国共合作促发了各界同胞同舟共济的团结热忱,浴血抗战锻造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的独立意志,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广大民众追求民主的政治诉求,抗战胜利鼓舞了华夏儿女复兴民族的自强信念。  相似文献   
64.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历史 性突破,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拉开 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而且不断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坚 定不移地支持发展航天事业,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我 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战 略举措。  相似文献   
65.
刘芳  刘浩 《政工学刊》2005,(9):17-19
民族精神对战斗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酵母和内在基因,也是军队战斗精神不断升华发展的强大动力。民族精神是军队战斗精神的直接来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形成的群体性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整合过程中,经过系统地提炼和升华、丰富和更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本民族特有的表现相对稳定的共同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它代表着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人格追求,是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也是人们为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66.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图木舒克地处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内,在这里建立一座新型的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兵团屯垦戍边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是建设边疆、稳定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7.
农三师、图木舒克市是兵团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最多的师市,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占兵团少数民族职工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同时又处在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和打击“三股势力”的最前沿。因此,做好新时期师市民族工作,加强师市民族团结进步,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建设师市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师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各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华民族之所…  相似文献   
69.
辞典上对“精神”一词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二是指由内在的因素而表现出的活力。通常人们所讲的精神大多指第二种。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精神与物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对物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古今中外,凡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都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传统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民族精神,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历史代表人物。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70.
曹刚川 《国防》2005,(3):1-3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历来十分重视国防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我们要坚决贯彻胡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为建设强大国防提供精神动力。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国防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国防教育,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思想认识上去了,抓国防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