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两栖部队指挥控制系统作战运用效能评估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栖部队指控系统的特性出发,建立比较全面的作战运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功效函数层次分析法分析两栖部队指控系统在作战指挥过程中的作战运用效能,计算及合成作战运用效能指标的效能值和模型,得出评估结果.此方法对于查找影响指控系统作战应用的薄弱环节将会有很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要闻速递     
《现代舰船》2011,(4):5
中国反卫星能力曾激怒美国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1年2月2日报道,根据该报获得的维基解密资料,中国曾于2010年初被美情报机构发现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反导试射,发射一枚SC-19导弹  相似文献   
43.
要闻速递     
《现代舰船》2011,(3):5
美海军判断"东风"-21D尚未海上试射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1月10日报道,美国海军部情报局局长多塞特中将证实,"东风"-21D陆基反舰弹道导弹已经初步具备用于军事行动的能力。多塞特表示:"中国人在‘东风’-21D导弹系统中使用的技术令他们更有可能具备同时发射多枚可击中移动目标的导弹的能力。"多塞特同时称,尚不清楚中国在实际动用导弹瞄准舰船方面  相似文献   
44.
两栖UAV是介于空气与水之间运动的新概念飞行器,由于同时受到空气动力,水动力的作用,动力学特征较巡航飞行器和水面滑行艇均有很大差别.基于空气动力学和二元平面滑行理论.建立了两栖UAV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和滑跳动力学模型,同时给出了仿真算例,并对两栖UAV的滑跳过程进行了弹道仿真研究.建模可以为两栖UAV的方案总体设计,滑水外形优化和弹道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5.
昔日清华才女,今日火箭女兵。入伍前,清华校园里洒下她的欢声笑语;从军后,导弹发射架下留下她的阳光笑容。她带着梦想和激情一路前行,让青春在火热的生活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发射阵地向来是男兵的天下,如今女导弹操作号手也闪亮登场了——西北高原,雪山环抱中的导弹发射场上,两组发射单元同步进入最后准备阶段,时间  相似文献   
46.
李思怡 《环球军事》2011,(18):42-43
2011年8月13日,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和国防部长斯蒂芬·史密斯联合宣布,前英国皇家海军(后文简称英海军)“拉格斯湾”号辅助船坞登陆舰(L3006,相当于美海军两栖船坞登陆舰)更名为“乔勒斯”,将于12月正式加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后文简称澳海军)服役,使世人再次关注澳海军的最新发展动向,更关心英国老舰凭啥入主澳海军?  相似文献   
47.
陈传明 《现代舰船》2011,(10):20-23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海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海军战略从近岸、近海向远海拓展,武器装备及兵力投送能力均有大幅度的提高。此外,中国海军除却为国家利益保驾护航的长远使命外,还面对着应对台湾问题及南海问题的现实任务。虽然目前中国海军的兵力投送及机动作战  相似文献   
48.
研究两栖编队作战体系能力涌现机理是组建两栖编队、构建两栖编队作战体系,提升两栖编队作战效能的依据.在具体分析两栖编队作战体系复杂性的基础上,从体系多元组成相互作用、整体层次关联递进协同角度,研究两栖编队作战体系层次相干作用、功能递进关系,进而应用矢量矩阵集合工具给出其在多域组分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环境效应共同制约和塑造下的能力涌现模型.分析两栖编队作战能力涌现模型核心影响因素和信息融合特征指标.最后,得出"两栖攻击舰是两栖编队作战体系能力生成的核心要素、信息融合水平是两栖编队作战能力生成高低的突出表征"等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49.
为了综合评估发射车在作战中的生存能力,区分参数-性能-能力-效能四个层次建立武器装备评估空间,构建对象、内容和层次三个维度的评估框架,划分五类自然环境、三级威胁环境和三种作战状态,将外界环境引入评估过程,用被发现概率和损毁概率表征发射车隐蔽伪装能力和抗毁防护能力,建立发射车作战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提出典型作战流程和分级环境下的发射车生存能力改进可靠性、可信性、可用性综合评估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在不同环境和作战状态下各型发射车生存能力差异明显,模型能在性能空间、环境空间、作战流程空间多个维度动态评估发射车的生存能力,为发射车性能设计、战场运用  相似文献   
50.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复杂性导致了作战试验想定空间巨大、试验次数呈指数增长、作战影响因素交织以及因果关系难以发现等问题.以两栖装甲装备作战运用为背景,采用现代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通过采用专家知识进行定性分析,抽取重要因素,缩减想定空间;在缩小的想定空间中,进一步采用正交分析、极差分析等方法对试验进行进一步探索,进而获得试验结论.试验所得结论比较符合当前理论研究,说明试验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