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有的放矢”、“任务牵引”、“质量效应”……这是近年来,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和军事训练工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说明了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建设的针对性更强了,质量更高了,作用更大了。无论是在2008年初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还是在2008年5月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通信抢修、医疗救护等多支民兵专业分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次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他们的行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其范围之广、破坏之重、伤亡之多、救灾之难,在历史上是罕见的.重灾区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涉及88个县(市、区),1204个乡镇,受灾人口超过4000万.  相似文献   
13.
李亚洲 《国防》2010,(4):23-25
当今世界,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使军事领域发生了划时代的重大变革。国防动员建设作为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一变革的深刻影响和冲击。“5·12”汶川抗震救灾等实践表明,我国国防动员能力与完成信息化条件下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还存在明显差距,集中表现为国防动员力量专业素质偏低、国防动员训练模式陈旧、国防动员保障方式单一,等等。  相似文献   
14.
汶川抗震救灾给我军后勤保障特别是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认真汲取抗震救灾交通运输保障的经验教训,对加强我军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文章认为:要充分认识交通运输保障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运输线即"生命线"观念;统一筹划和使用运力,充分发挥军地运力整体保障效能;土洋结合、多法并举,确保运输不间断;超常规发展空中运输力量,提高我军空运空投能力;加强汽车分队道路保障力量建设,提高自身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海军陆战队某旅两栖侦察队,自1980年5月组建以来,先后完成了长江抗洪抢险、国庆50周年首都阅兵、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1998年被海军授予“长江抗洪英雄两栖队”荣誉称号,2008年被中组部表彰为“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多次被海军、舰队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正规化管理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涌现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严林剑、全军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詹建中,一等功臣徐向贤、王志军、苏荣连、沈军杰等一大批全国、全军、海军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6.
军地一体是抗震救灾应急物流保障的突出特点,文章结合汶川抗震救灾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构建军地一体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必须建立顺畅一体的联合指挥体系,综合一体的交通运输体系,配套一体的物资储备体系,快速一体的应急采购体系和精确一体的物资配送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四川省军民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10多万大军救援灾区,军需保障能力经受了一次近似实战的检验,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各级军需部门在保障部队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需求预测不够准确,先期保障不尽如意;保障信息不够通畅,指挥手段相对落后;保障体制不够完善,资源统筹力度不够等问题。如何提高部队抢险救灾军需保障能力,文章认为:充分准备,准确预测,是搞好抢险救灾军需保障的前提;一体联动,统筹整合,是搞好抢险救灾军需保障的关键;应急应变,超常保障,是搞好抢险救灾军需保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曾庆 《当代海军》2010,(5):44-45
海军陆战队某工兵防化营先后参加20多次重大演习任务,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完成了上级赋予的爆破排险、抢修道路、防疫洗消等各种急难险重任务,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被海军授予“抗震救灾尖兵营”荣誉称号,营党委被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20.
汶川抗震救灾是对我军后勤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保障的一次实战检验,对军队后勤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军兵种后勤保障力量结构、建立完善与联合作战相适应的指挥体制机制、提高战略投送能力和保障水平的新要求。落实这些要求,必须着眼全局、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分层建设,注重结合、整体推进,统筹兼顾好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能力建设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