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运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和微结构连续力学的理论方法,考虑了颗粒体的拓扑结构及颗粒体之间局部非线性相互作用,通过引进恢复系数,导出了适合于大变形运动(包括平动与转动)情况下,颗粒体间的滑移和分离的客观弹塑性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72.
田德余 《国防科技》1995,16(4):5-10
本文概述了碳笼(C_(60))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73.
以聚碳硅烷(PCS)/二乙烯基苯(DVB)为先驱体,采用快速升温裂解制备了3D-B Cf/SiC复合材料.结果证明:裂解升温速率的提高可以大大缩短制备周期,同时可以提高材料密度和形成较好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制备得到的Cf/SiC材料室温弯曲强度达到556.7MPa.  相似文献   
74.
讨论了陶瓷纤维不熔化处理中常用的两种热处理炉(垂直式不熔化炉和隧道窑式不熔化炉)对聚碳硅烷(PCS)纤维不熔化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结构的不熔化炉对PCS纤维进行不熔化处理,纤维的不熔化均匀性大为不同,用隧道炉处理的均匀性明显优于垂直炉。  相似文献   
75.
聚碳硅烷先驱体交联后热处理对陶瓷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聚碳硅烷交联产物在裂解前,先在200~400℃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研究其对陶瓷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00℃/2h热处理后,其裂解产物的陶瓷产率达到73 9%;裂解产物结构的主要缺陷为气孔,而未经热处理样品裂解产物结构的主要缺陷为裂纹。如果用该结构的陶瓷为基体,可以减少纤维损伤。  相似文献   
76.
以粘胶基碳纤维毡为原料,经CVD沉积碳增密处理后,采用酚醛树脂浸渍-裂解对C/C预制体的密度进行调节,通过气相硅渗透反应工艺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利用SEM对C/C预制体和C/SiC复合材料的显微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VD碳和裂解碳对C/SiC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VD碳含量较低时,碳纤维将受到气相硅的反应性侵蚀,反之则造成复合材料中残余碳含量过高、SiC基体相含量偏低,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当CVD碳的体积分数为17.5%、裂解碳的体积分数为12.0%时,得到的C/SiC力学性能最佳,其强度和模量分别为217MPa和209 GPa.  相似文献   
77.
研究团聚硼颗粒在补燃室中的点火燃烧对提高固冲发动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验模拟固冲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方法,开展了补燃室流场条件下的团聚硼颗粒点火燃烧试验。结合高速火焰图像处理技术和流场参数测量结果,对试验中团聚硼颗粒的点火燃烧状态、火焰结构以及颗粒尺寸变化等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补燃室燃气温度和氧气含量等因素对团聚硼颗粒点火燃烧过程的影响机制。对燃烧残渣进行了分析,发现燃烧前后颗粒尺寸变化不大,燃烧过程中高温气流可能进入了颗粒内部并与硼颗粒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78.
针对相对静止气氛下单颗粒硼的着火过程展开了系统研究,考虑硼颗粒周围径向气相流动以及硼颗粒与周围环境间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建立了一维硼颗粒着火模型。分析了硼颗粒在实现着火和未能实现着火两种典型情形下的颗粒相、气相组分参数以及颗粒外表面上Stefan流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成因展开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实现着火和未能实现着火两种典型情形下,硼颗粒外表面的Stefan流都会经历先由周围空间流向颗粒表面,而后变为由颗粒表面流向周围空间的过程;考虑颗粒外表面处气相Stefan流作用后,硼颗粒的着火延迟时间减少,且压力越大,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9.
岩溶区既有隧道突水是近年来岩溶区隧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某跨越地下暗河的既有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推导岩溶突水处的水压力,并建立颗粒流模型,模拟岩溶突水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岩溶水压力逐渐增大,突水通道形成,说明岩溶水压力是导致岩溶区既有公路隧道突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通过沉降试验主要研究了聚乙二醇对纳米SiO2水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和含量、悬浮液的pH值及超声分散功率、所含电解质的浓度对纳米SiO2水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都有显著影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乙二醇是以氢键吸附在纳米SiO2颗粒表面,2者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