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紧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省城特点,山西省太原警备区创新编兵模式,依托科技学校、押运中心、森林防火和矿产稽查等单位,组建了一批"模式多样、任务双重、装备配套、军地共用"的民兵应急分队。他们  相似文献   
42.
日前,七〇五所博士后胡桥从陕西省众多优秀青年中脱颖而出,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光荣称号。同时,由他负责的"水下航行器通用化智能目标探测系统研究"项目成功立项,并获得陕西省政府的财政拨款9万元。成功的背后凝聚了胡桥的执著及勤奋,真可谓天道酬勤。  相似文献   
43.
从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看指挥与控制学科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网络信息科技全局发展的角度论述指挥与控制学科的作用及其在信息时代的重要地位,具体介绍了指挥与控制科学的时代发展对军事、科技、社会影响和面临的挑战,针对我国特点提出了指挥与控制学科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4.
高新材料是国防现代化的先导和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武器装备性能、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保障条件。当前,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高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材料和工艺”  相似文献   
45.
当今社会,企业核心的竞争力越来越表现在对新技术的拥有和应用,重齿公司把握这一新特点、新趋势,紧紧抓住追赶和跨越的机遇,不断增强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技术、  相似文献   
46.
《中国军转民》2007,(8):19-21
西北工业大学立足国际和国防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建立基础研究院,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基础课题攻关;组建大师引领型、学科融合型和项目牵引型科技创新团队;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各自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在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通过组建颇具特色的西北工业研究院的创新实践,打破军地分割和行业壁垒,推进军用与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促进国防和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尝试走出了一条体制机制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7.
《中国军转民》2007,(8):34-36
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坚持"方针,积极适应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正确处理任务与能力、军品与民品、科研与生产、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企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关系,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立足自身实际,全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48.
当今世界航天活动正集中在探月热和深空探测热,月球探测能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2004年嫦娥工程立项以来,一直遵循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秉承独立研制的原则,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航天领域国  相似文献   
49.
美国推动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军民融合的涵义,着重分析了美国推动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和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并希望能在此基础之上,借鉴美国的作法,探讨如何加速建设我国的军民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50.
《国防科技》2007,(2):2-2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