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采用硅烷类和钛酸酯类偶联剂对固体推进剂中的硝酸铵填料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后的硝酸铵接触角增大,表面张力降低且具有明显的疏水性。并证实偶联剂可以增强填料与粘结体系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2.
陈飞龙 《防化学报》1997,8(4):13-16
研究了芥子气在复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乳化和水解情况,建立了芥子气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 。  相似文献   
113.
本文根据垂直剖面法的原理,对节理形貌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作者计算了六条不同的节理剖面轮廓线的分维值,结果表明,分维是节理表面粗糙程度更客观的定量尺度。同时还提出了波纹和齿纹的概念,并把分维分解为波纹分维和齿纹分维,为进一步分析节理剪切机理提供了形貌特征细化参数。  相似文献   
114.
提出一种通过缩比模型测试飞机在太阳辐射作用下的表面温度场分布,进而通过有限元方法实现太阳辐射温场的三维模拟显示的实验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外场测试条件中自然日光辐射强度不可控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为飞机在太阳辐射作用下的表面温场理论模型验证和实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对飞机红外特性、日历寿命等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5.
2012年12月13日,距地球约700万公里的深空,"嫦娥"与"战神"相会。嫦娥二号卫星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的瞬间,星载监视相机对小行星进行了光学成像,这不仅是我国首次实现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近距离探测。我国成为继美国、欧空局和日本之后,第4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6.
朱华邦  朱逸冰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1):110-114,143
降低雷达天线的RCS而又保证雷达自身正常工作已成为目标隐身技术中的一个关键课题。介绍了由十字型振子单元构成的带阻式频率选择表面(FSS)的选频特性,探讨了FSS在低RCS抛物面天线和低RCS卡塞格伦天线中的工程应用,分析了应用于主、副反射面天线的隐身性能,最后得出2点结论,并指出在副反射面天线的工程应用中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17.
水下声源引起的水表面横向微波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水下声信号在水表面引起的水表面横向微波振幅很小的条件,将普遍的流体力学方程线性化,推导出在水下点声源的激励下,水表面产生的二维横向微波色散关系以及波的传播形式。结果表明,二维水表面的横向微波具有和一维情况类似的结果,即具有波长短、传播速度小的特点,因而可以对入射到表面的激光束进行调制,为水下声信号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8.
介绍了一种基于代数算法的回转对称非球面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形的驻留时间算法。该算法将驻留时间转化为工件自转的整数圈数,并且将抛光模对工件的材料去除效率体现到材料去除矩阵上进行计算。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最后,利用该算法在自研的磁流变抛光实验装置上对一回转对称光学零件进行3次迭代加工,使其面形精度从8μm提高到0.5μm以内。  相似文献   
119.
华东烧结模型的数学计算(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力学分析和数学计算,给出颗粒表面能的表达式,依此讨论了颗粒的2种典型堆集和华东烧结模型中膨胀机制与收缩机制对烧结体总表面能的作用效果,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利用热力学分析和数学计算,给出颗粒表面能的表达式,依此讨论了颗粒的2种典型堆集和华东烧结模型中膨胀机制与收缩机制对烧结体总表面能的作用效果,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