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大型飞行器制导与姿态控制联合仿真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机动发射的大型飞行器的特点 ,提出了建立大姿态情况下全量、全干扰、非线性、时变的制导与姿态控制联合仿真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以某型号固体发动机、机动发射的飞行器为背景 ,在综合考虑了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和飞行器质心运动、绕质心运动、变质量特性、弹性振动特性、风干扰等因素的情况下 ,建立了飞行器的联合仿真数学模型。进而在面向对象仿真环境下 ,建立了直观、形象、易理想、易扩充的面向对象的飞行器联合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联合仿真模型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2.
采用旋转弹体单通道控制方式的制导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多变量的耦合系统,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困难很大。本文以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为例,基于动态仿真软件SIMULINK建立了制导控制系统仿真平台,对制导控制系统进行了六自由度仿真研究,为制导控制系统性能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3.
104.
本文首先从碰撞几何关系角度建立了直接碰撞毁伤来袭弹头内所有子弹头的碰撞毁伤模型,并得出了碰撞弹坑需求;其次从碰撞能量角度建立了直接碰撞产生的动能与对弹头造成侵彻弹坑的关系。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碰撞精度与弹目交汇速度、KKV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可为KKV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2003年3月20日,巴格达当地时间9时25分,一枚“战斧”巡航导弹划过天空,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当日,美国海军6艘舰艇发射了45枚“战斧”巡航导弹;美国空军2架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投掷了4枚GBU-28激光制导炸弹.在整个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伊拉克连续实施高强度、全天候、全纵深的精确打击,日平均投掷精确制导武器450枚,共投掷精确制导武器19948枚,约占投掷弹药总量的68%,达到了历次局部战争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08.
简述了弹药在贮存状态下的失效特点,建立了基于成败型试验数据的弹药贮存寿命评估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评估了某种弹药在一定置信度下的可靠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109.
精确控制是信息化作战控制的必然趋势。精确作战计划是实施精确控制的基本前提,综合信息系统是实施精确控制的物质支撑,扁平网状控制体制是实施精确控制的组织保障,精确控制作战力量、作战时间、作战空间、作战信息、作战目标和作战进程是实施精确控制的主要内容,动态控制、自适应控制是实施精确控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翁华明 《国防科技》2005,(11):62-64
精确保障是由美军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来的,并且经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检验,获得了巨大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两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化战争中,装备精确保障通过精细而准确的规划、建设和运用保障资源,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作战行动提供准确数量和高质量的物质技术保障,使装备保障适时、适地、适量、快速、高效,以最大的限度提高保障工作的效费比。一、精确保障的内涵及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武器装备实现了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导致了武器装备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