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81.
针对网络中心战(NCW)背景下水面舰艇编队反潜的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理论探究潜艇对水面舰艇编队的威胁判断问题。将编队攻击意图系数和编队攻击达成系数引入威胁判断,从编队攻击意图推理、攻击紧迫程度和攻击达成可能性三个方面建立了潜艇对于威胁的总体感知模型框架。该模型框架较之以往更全面地考虑了水面舰艇编队对潜艇的威胁因素,为下一步刻画潜艇对威胁的感知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82.
<正>定风波回首"石家庄"舰编队远航,感悟海军之气魄。昨日方阅万国船,今朝领命赴远征。自是神州第一剑,鸣笛!南美三国慰苍生。摩天巨浪当观景,前行!天边夕阳已相迎。回首向来鼓帆处,归去,万里波涛唤太平。  相似文献   
583.
编队护航HVU协同反潜作战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现代HVU编队护航反潜作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潜能力HVU相关度”的概念,分析了反潜兵力所承担的反潜作战任务的重要程度、反潜兵力本身执行反潜作战任务的能力和反潜兵力反潜作战任务完成情况对HVU安全的影响等,建立了“反潜能力HVU相关度”模型。  相似文献   
584.
未来海上作战,主宰战争胜负的不再是单个舰艇,而是海上编队及编队与其他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这就需要解决各种不同层次的协同作战问题,包括海战场各作战单元的网络化连接、多源多平台信息融合处理、多平台多传感器目标协同探测和高精度定位、实时高速信息分发、协同作战指挥控制、武器协同分配及协同综合控制等技术,使分布在不同作战平台上的传感器、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协同一致地迅速做出反应,实现信息共享、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探测打击和评估一体化,从而达到作战效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585.
针对网络中心战条件下的水面舰艇编队反潜武器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编队防空的发展阶段和研究现状,对编队反潜武器系统的架构进行初步探究,分析了编队反潜武器系统的6个主要功能,提炼出以下3个关键技术:编队水下数据融合技术、目标运动参数精确解算技术和编队反潜火力通道组织技术。研究结果为行业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6.
针对海洋环境影响航母编队作战效能的评估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影响编队效能的海洋环境因子,以美军航母战斗群为例给出了经典航母编队的体系结构,并以该编队结构体系中反潜效能为例,建立了海洋环境影响的三级评估模型。研究思想对航母编队的效能评估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87.
事件     
《环球军事》2010,(16):4-4
由中国海军第5批护航编队“广州”舰、“巢湖”舰组成的出访编队7月26日抵达埃及地中海港口亚历山大,应邀对埃及阿拉伯共和国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这也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首次访问埃及。  相似文献   
588.
<正>垂直/短距起降飞机航母阶段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之间加速了争夺海洋霸权的步伐。就美国方面而言,除了在导弹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技术上取得的高速发展之外,美国在此阶段还建成了4艘"小鹰"级航母和"企业"号航母,加上在50年代建成的"福莱斯特"级航母,美国二战后为海军新建造的航母已经达到了9艘,这些航母能够  相似文献   
589.
590.
驱护舰编队舰空导弹反导能力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驱护舰编队反导队形的配置和舰空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 ,对驱护舰编队多舰协同反导能力进行分析 ,计算来袭目标处于不同舷角时的协同反导区域大小和协同反导时间 [1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