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通过对不同风速下V型脊状表面及光洁平板表面湍流边界层内偏斜系数和平坦系数的测试,对比分析了脊状表面边界层内偏斜系数和平坦系数的分布规律。试验在一小型专用风洞中开展,流场测试中使用恒温式IFA300智能型流动分析仪,测试模型则采用有机玻璃材质的矩形平板结构,且试验中模型表面脊状结构的方向与流向一致。最终研究结果表明,脊状表面湍流边界层内偏斜系数和平坦系数分布规律与平板表面基本一致,但脊状结构的存在降低了距壁面无量纲高度y′10区域(包括整个粘性底层和过渡区的一部分)的偏斜系数和平坦系数,而对边界层中过渡区以外区域则影响不明显。由此可以推断,脊状结构主要影响边界层流场的近壁区。  相似文献   
122.
海水中氧溶解量和海水电导率是影响海水腐蚀性能的重要因素,而这两个因素主要取决于海水的盐度和温度。采用边界元法建立舰船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和腐蚀静电场模型,研究不同海水温度下氧溶解量、电导率及氧的扩散系数对舰船腐蚀防腐静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电场峰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两对阳极输出电流分别为13.5 A和8 A时,船体和舵在低温处于过保护状态而在高温处于欠保护状态,螺旋桨和轴在不同温度下均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3.
124.
层流介质中金属板腐蚀电位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流动介质中产生的静电场,结合电化学和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建立层流介质中金属板模型,利用贝塞尔函数展开及其逆运算推导出在三层介质中基于点电荷模型的腐蚀电位解析表达式,同时计算出金属板产生的电场。运用推导出的解析表达式计算出在流动介质中任意场点处金属板随不同流速产生的腐蚀电位,并通过实验验证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对层流条件下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密度所建模型的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吻合度较高,同时电场分布也会随着流体流速及层流方向上长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5.
给出了消防机房防雷建设与管理的依据、雷击事故的类型及造成的危害和两个重要术语.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消防机房防雷的几个着力点和消防机房防雷建设及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6.
通过分析不同碱性溶液及添加不同活性剂制备出的具有不同金字塔结构的绒面,探讨了影响金字塔成核的因素。采用扫描电镜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绒面的金字塔结构和反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腐蚀速率与金字塔尺寸成正比,金字塔结构影响绒面减反特性。对造成金字塔结构差异的原因和金字塔成核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7.
对频率选择表面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不同结构的频率选择表面,在现有介质材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有带通特性的频率选择表面,并用Ansoft HFSS进行了仿真设计.在20%带宽内实现了垂直照射传输损耗小于-2 dB,并研究了电磁波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128.
餐饮废油甘油酯法合成烷醇酰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餐饮废油为原料,采用甘油酯法制备表面活性剂脂肪酸二乙醇酰胺。通过均匀实验确定最优合成反应条件:反应温度200℃,餐饮废油与二乙醇胺质量比1.3∶1,反应时间330 min。在此条件,油脂转化率为98.3%,产物的胺值和pH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产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并可作为中间产物用于进一步加工。  相似文献   
129.
为研究超声深滚处理技术(Ultrasonic Deep Rolling,UDR)对零件表面损伤的抗疲劳修复与强化作用,制备了Ti-6Al-4V缺口疲劳试件,采用UDR技术对缺口疲劳试件进行了深滚强化处理。通过疲劳试验对比了深滚处理前后的缺口试件的抗疲劳性能。采用体视显微镜对疲劳断口和深滚处理后缺口附近的塑性变形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对缺口件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较接近;与未经超声深滚处理的试件相比,经超声深滚处理后缺口试件的疲劳强度由276 MPa提高到523 MPa。断口分析表明:经超声深滚处理后疲劳裂纹源下移到缺口根部以下0.68 mm处,说明超声深滚在缺口根部引入的残余压应力是提高缺口试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0.
以镍基高温合金GH3536光滑表面和具有疏水性能的微孔结构表面为研究对象,对其表面的早期结霜特性进行研究。定量分析了表面温度、相对湿度和表面润湿性对霜晶形貌和生长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温度的降低,霜晶形成的初始时间缩短,生长速率加快,获得四种典型的霜晶形貌。相对湿度的增大导致霜晶数量的增加和形貌的改变,而液滴的凝结和冻结时间与相对湿度无关。对于相同的霜晶形貌,增大相对湿度对霜晶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当霜晶形貌变化时,相对湿度的改变将导致霜晶高度和生长速率产生显著差异。由微孔结构构成的疏水表面能够通过增大成核势垒和接触热阻来有效地延迟霜晶的形成,但对随后霜晶生长和形貌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