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李杰 《当代海军》2008,(9):39-41
开场白: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海军纷纷投资或加紧计划建造大中型两栖战舰,已先后大批量采用多种先进技术的两栖战舰大量地加入一些国家海军现役,以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两栖作战舰型正成为不少国家主战舰型,并加速上升为现代海战不可或缺和至为关键的海上作战力量。截至2007年底,世界各国海军中仅超万吨以上大型两栖战舰就有51艘。 两栖战舰不仅是未来强国海军的发展重点,也是一些中小国家日渐认同并普遍看好的舰种。下一步,各国海军究竞将如何发展两栖战舰?各种两栖战舰在发展进程中将会遇到哪些问题,存在什么样的焦点与争论?带着上述问题与思考,本刊特约主持人李杰与海军某研究所以及两栖作战专家和海军陆战队的专家,展开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992.
993.
主要介绍哈龙灭火系统替代技术的现状 ,分析气体灭火系统、非气体灭火系统及传统替代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现存缺陷 ,总结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4.
论述了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及教育技术中心在现阶段的任务、发展与展望.  相似文献   
995.
快速堵漏技术是消防技能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目前消防部队在抢险救援中有效地消除易燃、易爆、有毒化学物品泄漏,遏制火灾、爆炸与中毒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文章在训练实践的基础上就如何正确地进行快速堵漏训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6.
现代汽车前沿技术特别是汽车电子技术自 2 0世纪 6 0年代问世以来 ,发展迅猛 ,从五个方面显示了汽车电子化的大趋势 ,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作为担负汽车专业教学任务的单位 ,应该与时俱进 ,从观念更新、人才培养、器材补充和学术科研等方面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以造就高素质的现代警官。  相似文献   
997.
为了适应军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通信集成水平,实现各种通信接入手段综合利用,研究开发了通信接入控制软件,重点介绍了通信接入控制软件设计技术,主要包括软件的体系结构,端口I/O技术、队列缓冲技术、数据路由处理技术,最后对设计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通信接入控制软件设计技术实现了各种军用通信手段的集成应用,具备快速消息处理交换与灵活管理能力,满足了通信应用对通信接入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8.
《华北民兵》2003,(7):62-62
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尽管降水量较少,但把雨水集中起来,仍可不同程度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集水分为地形集水、田间集水和根区微集水,即通过开沟、起垄、覆膜,把较大面积上的雨水集中到较小面积上,深入土壤深层。  相似文献   
999.
《国防科技》2002,(1):81-81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准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任何武器装备.在一定的光照下都会“原形毕露”,在运动和使用过程中,会发出热、声、光或电磁波等表明其特征的信号。例如.雷达和通信设备工作时会发出电磁波,表面会反射电磁波,运转中的发动机和其他发热部件会辐射红外线。  相似文献   
1000.
《国防科技工业》2010,(2):52-52
吴曼青(1965.8.29-),雷达技术专家。安徽省桐城市人,1990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直致力于我国雷达科技事业的发展与创新工作,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工程应用上取得了创造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他较早提出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