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0月17日晚,刚刚在凌晨圆满完成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运行回收任务的几位神六功臣,马不停蹄地赶到母校,参加北航师生为校友们举行的庆功座谈会。当原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现飞船顾问、北航  相似文献   
92.
以一种新提出的新型强制式牵制释放系统为例,建立了分析运载火箭缓释放过程中缓释特性的有限元—刚体混合模型。采用刚体模型计算运载火箭的运动,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缓释销的弹塑性大变形接触过程,缓释机构和运载火箭的界面满足力和位移的协调条件。该混合模型采用增量方法进行求解,其可用来分析缓释机构的不同材料、几何形状、尺寸以及摩擦条件对运载火箭的完全释放时间、释放时刻速度以及缓释机构消耗功等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2008年9月6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着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姿飞行,两颗卫星准确定位于高度为650千米的太阳同步圆轨道,星上载荷逐步打开并投入工作.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4.
1月16日上午,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发射技术及特种车事业部挂牌仪式在京举行。该事业部是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直属的国有、非独立法人、寓军于民的经营实体,该事业部由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长治清华机械厂和秦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重组而成,该事业部在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授权下,以航天发射技术为依托,管理和运营特种车和地面设备相关资源。  相似文献   
95.
缩比模型试验是获取大型运载火箭动特性的一种有效途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动力学缩比模型设计。本文以某型运载火箭为原型对象,首先根据其结构组成分别推导各部件的相似关系;然后,利用横向刚度和质量相似系数保持一致性,联立形成了运载火箭横向动特性相似关系;同时,考虑实际加工制造条件,分析了横向刚度和质量相似系数的约束;最后,根据上述相似关系和相似系数约束设计了1/5缩比模型,并对该缩比模型的动特性相似进行了有限元数值计算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设计所得1/5缩比模型在动特性方面与原型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相关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运载火箭的动力学缩比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96.
国旗、鲜花,装点节日的北京;欢歌、笑语,献给共和国的生日。10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来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盛大游园联欢活动,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同时吴邦国、黄菊参观了“国防科技工业成就展”。 一进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嫦娥工程”主造型吸引了  相似文献   
97.
《现代舰船》2012,(8):36-37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成立于1978年10月,主要担负着我国运载火箭、卫星和飞船等航天器飞行试验海上测控、通信与打捞回收任务。该部航天远洋测量船队由"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三号"、"远望四号"、"远望五号"、"远望六号"6艘"远望"号船组成。2010年,"远望一号"船退出  相似文献   
98.
防务     
4月21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宣布已成功完成新型"安塔瑞斯"运载火箭的第一次试验发射,并宣称该次飞行验证了"安塔瑞斯"火箭的总体运行性能,包括进入目标轨道。轨道科学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大卫·汤普森表示,将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安塔瑞斯’火箭和‘天鹅座’飞船的整体ISS货运补给验证任务。(美联社)日本出台新防卫大纲草案防御重点锁定中朝  相似文献   
99.
2013年4月26日12时26分左右,长二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全面建设阶段。作为高分专项天基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对于突破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多载荷图像拼接融合,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高分辨率数据处理与应  相似文献   
100.
孔军 《环球军事》2013,(2):30-31
有人将朝鲜成功发射“银河3号”运载火箭对韩国的震动描述为“来自朝鲜的斯普特尼克”。55年前,苏联率先发射人类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号,当时的美国上下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韩国军队在朝鲜发射前就对其展开了严密的监视,并在第一时间打捞到了火箭残骸,试图借机窥视朝鲜的远程导弹技术,并为韩国发展自身的军备寻找借口。韩国曾经计划,要在2005年成为第九个“太空俱乐部”成员国,青瓦台总统府曾向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下达指示“必须在2005年之前开发出运载火箭”。为此,韩国科学技术部和航空宇宙研究院2002年开始推进从俄罗斯引进液体火箭技术。2006年,俄罗斯与韩国签署协议帮助韩国制造并移交一级火箭,这就是后来的“罗老号”。但是,“罗老号”在2009~2010年进行了2次失败的发射,以及2012年第3次发射时,两次因机械故障而被迫临时中止的经历,创下前所未有的总共10次发射延期的纪录。这让发射运载火箭的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的官员们感到十分难堪。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的相关人士表示:“与朝鲜相比,科学技术更为发达的韩国在远程火箭和核武器技术上要落后太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