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基于后装保障基地选址多目标特性,提出了保障水平—保障距离阶跃性、保障加权距离等概念,构建了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选址模型;针对模型目标函数多、维度大、难以计算等特点,设计了一种二进制多目标粒子群算法(BMOPSO),并进行算法效率分析;结合算例分析了具体选址问题,计算得到了一组帕累托选址方案组合和帕累托前沿.该方法可根据决策者偏好为其提供选址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42.
结合装备研制工作情况,通过分阶段系统性分析、梳理,识别出装备设计试验关键过程与控制要素,细化贯彻实施,达到提高设计试验的成功率,提升装备研制的整体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43.
在对随机有限集(Random Finite Set,RFS)多目标跟踪算法进行性能评估时,最优子模式分配距离(Opti-mal Sub-Pattern Assignment,OSPA)及改进形式是最常用的指标.分析了釆用OSPA距离的评估方法存在不完备的情况,考虑到多目标运动过程中组成的几何形状信息,通过引入形状差异度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OSPA距离,并基于傅里叶描述子给出了形状差异度量的计算公式.仿真结果表明,针对部分RFS多目标跟踪性能评估场景,所提的改进方法可以得到更加完备的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944.
分形维数作为战场声信号的特征,存在特征数量不足,反映信号非线性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VD与数学形态学分形维数谱(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And Mathematical Morphological Fractal Dimensions Spec-trum,SVD-MMFDS)的战场声特征提取方法.对声信号构造Hankel矩阵,再进行SVD分解,根据信号频率与奇异值的关系,重构信号分量.将这些重构信号依次线性叠加,每叠加一次信号分量就计算一次分形维数,直至完全恢复原信号;通过这种方法,构成数量多且更能反映信号非线性的分形维数谱.运用半实物仿真实验将SVD与数学形态学分形维数谱的方法,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分形维数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比,该方法提取的战场声特征具有更好的区分度且特征数量更多,为利用信号非线性来识别战场声目标提供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45.
发展了将对象过程方法论(OPM)模型转换为美国国防部体系架构(DoDAF)作战视图(Operational View,OV)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用于军事概念模型开发.以近距空中支援案例展示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保证了作战视图各模型的一致性,提高了模型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946.
基于实际背景需求,针对单平台纯方位水面编队目标运动要素解算问题,从可观测性、观测平台机动及解算模型三方面作了探讨.利用线性系统可观测理论,基于伪线性量测方程对编队目标运动要素的可观测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可观测条件.以Fisher信息阵行列式为性能指标,探讨了观测平台最优机动的理论轨线和工程轨线形状.给出了3种编队目标运动要素解算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研究结论和仿真结果表明:水下单平台基于纯方位解算编队目标运动要素,自身必须作有效机动,可以采用单目标运动要素解算的最佳机动策略;提出的联合解算模型的效果显著好于已有的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94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D-S证据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题基本概率分配(BPA)的确定是D-S证据理论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目前,大部分确定方法受专家知识偏好影响较大,难以反映客观情况.将BP网络运用到基本概率分配的确定过程中,使得BP网络和D-S证据理论两者有机地联合应用,这样既可利用D-S证据理论来表达和处理不确定信息,又可以充分发挥BP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和容错能力.文中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D-S证据理论的故障诊断模型,并给出了证据的融合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948.
一种含最优变异的多微粒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微粒群优化算法中的固有缺点,提出了带有最优变异算子的多微粒群优化算法,采用多个微粒群对目标函数进行寻优,并在寻优过程中对子群中最优微粒引入了最优变异算子。通过这样的处理,算法可以预防早熟收敛并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局部开发能力。对一组测试函数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带最优变异的多微粒群优化算法可以摆脱局部最优解对微粒的吸引,在较少的代数内就能够获得好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949.
童年时,神话中美丽的嫦娥仙子,衣袂飘飘,飞向月宫的传说,总能让人充满遐想。2007年10月24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卫星飞向太空,开始她的首次奔月之旅。漫漫长路,38万多公里的行程,是谁为她铺就了一条满是鲜花的路?  相似文献   
950.
所谓全人类共同利益是指满足全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维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具有永恒性、普遍性、难以逆转性、超意识形态性等特点.全人类共同利益并非自古有之,它是随着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当代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生成提供了现实的主体条件,并经由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