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无人机风梯度滑翔过程中能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梯度滑翔是一种能够使飞行器从飞行环境中获取能量的飞行方式。在已建立的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无人机在已知的梯度风场中一个滑翔周期内的能量变化过程。采取分段解析的方法,将一个风梯度滑翔周期分为4个阶段进行分析,即逆风爬升、高空转弯、顺风下滑和低空转弯,其中高空转弯为整个滑翔周期内的关键阶段。采用三维空间路径结合二维平面投影的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无人机在高空转弯过程中的运动方程和能量转化方程,同时分析了影响飞行器从梯度风场中获取能量以及梯度风场中由于空气阻力导致飞行器能量损失的相关参数,为无人机最大程度地从梯度风场中获取能量,同时减少自身能源损耗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且根据理论建模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逆风爬升和高空转弯的初期是获取能量主要阶段的结论,对指导无动力滑翔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采用特征线法,通过预先给定中心线马赫数分布,设计了消波的二维超声速转弯流道。研究了不同反压作用下转弯流道内的激波串结构、壁面沿程静压分布和壁面分离区演化等特征,分析了流道内激波串波结构与反压的关系,发现了激波串波头很难稳定在流道拐点附近。当激波串波头靠近流道拐点时,流场具有双解。流动双解区向单解区演化过程中,伴随有大分离区在上、下壁面之间的迅速转换和激波串结构的快速演化。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桌型发动机高空活门原理进行了介绍,较详细地阐述其设计和加工。  相似文献   
64.
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压力匹配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试验台,采用燃气作为一、二次流驱动工质对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引射器的压力匹配问题。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流总压越低,引射喷嘴出口压力越低,与二次流压力匹配越容易;二次流总压越低,保持压力匹配对引射器的要求越高;二次流总温对压力匹配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5.
[据美国洛·马公司网站近日报道]5月28日,首批美国终端高空区域防御(THAAD)武器系统入役美国陆军。首批将部署24枚THAAD拦截器,3个THAAD发射器、1套THAAD火控系统和一套雷达。此外还将部署后勤保障资产,例如保障中心和合同商综合保障系统以及必要的零部件。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80年代以来,SR-71隐身高空侦察机、B-1B隐身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和F-117A隐身战斗机等隐身飞机异军突起,大刮“隐身旋风”。众所周知,目前飞机隐身的主要途径是缩影变形,加涂特种材料,抑制热量,减弱信号,降低光特征,消匿噪声,消磁和等离子体隐身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着相控阵雷达、无源雷达、超视距雷达、双多基地雷达等新体制雷达技术的日趋成熟,雷达与飞机之间“猫抓老鼠”的游戏重新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67.
68.
本文简要综述了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产生机理及特点和国外有关HEMP辐射环境(E1成分)表述的各种标准,对国内核电磁脉冲模拟设备作了一些介绍,对核电磁脉冲对电火工品的作用机理和其测试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9.
韩东 《国防科技》2002,(8):96-96
桑托·杜蒙(1873-1932年)是欧洲第一位制造出能转弯飞行飞艇的人,第一位驾驶飞艇绕埃菲尔铁塔飞行一周的人,第一位在欧洲实现动力飞机飞行的人,也是世界上第一架超轻型飞机的设计制造者。  相似文献   
70.
主要研究在高功率电磁环境下高空核爆到达导弹预设作战阵地近地面时的电磁脉冲环境。首先给出高空核爆电磁脉冲场近地面计算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不同条件下近地面的电磁脉冲环境参数,编程实现了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电磁脉冲波形数值仿真,完成了多种特定预设战场环境下的电磁脉冲计算,最后给出由于电磁脉冲武器的发展和HEMP波形表述形式变化,给导弹武器系统抗电磁脉冲性能研究带来的影响和新动态趋势。结论认为:应加强对前沿更陡、强度更强电磁脉冲的抵抗能力,防御重点放在机动作战样式方面,提高战地战时抗毁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