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陈文君  曹剑 《国防》2012,(10):62
最近,北京市东城区国防教育宣讲团成立暨国防教育报告会在区委党校报告厅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东城区国防教育宣讲团决定》和《东城区国防教育宣讲团章程》,军地领导为宣讲团讲师颁发了聘书。来自驻京部队院校教授、驻区部队领导和区委党校的讲师共15名同志被聘为首批讲师团成员。成立大会之后,宣讲团举行了首场宣讲授课,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副  相似文献   
22.
中共汝南县委书记吕方当过兵扛过枪,从一名军校学员到一名部队院校教官,在部队曾多次立功受奖,转业到地方后,他对军队一往情深,对国防事业依旧情有独钟。一是管方向、强观念,勇做武装工作的带头人。吕书记上任伊始,在听取人武部党管武装工作汇报后,当即讲  相似文献   
23.
加快武警院校初级指挥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既是贯彻落实胡主席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建设现代化武警需要,不断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客观分析了以往武警院校初级指挥人才培养模式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及原因;从适应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现实需要等方面,阐述了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从服务部队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提出了加快初级指挥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六项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4.
武警部队担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在民族地区遂行执勤处突、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多样化任务的实践不断增多,要更加有效履行职能使命,需要大批掌握民族语言的指挥人才。武警院校应根据部队对民族语言人才的需求,设置民族语言课程,推进民族语言教育工作。应积极探讨设置民族语言课程的重要意义,适应培训对象确定民族语言课程,推进民族语言设课列教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5.
随着院校教育转型改革的不断深入,武警院校的军事专业课教员队伍与承担的教学训练任务的矛盾愈显突出。从研究分析当前武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着重从实行“教官制”的必要性及途径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6.
武警院校“四位一体”心理服务模式的主要职能任务包括课堂教学、测试咨询、心理训练和部队服务,在制度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和物质保障机制下有效运行,能够增强院校心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拓宽官兵维护心理健康的渠道,提升部队心理骨干的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27.
武警院校军事学研究生导师指导存在着责任心不够强、平时指导有限、指导能力欠缺、群体作用发挥不够及相关政策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导师的热情,提高导师的学术能力和指导能力,发挥好导师的群体作用。  相似文献   
28.
健商是21世纪人类最新的健康文化和全新的健康理念。武警高校研究生是武警部队高学历人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商指数和健康意识直接关系到武警部队高科技人群的整体战斗力。本文通过对武警院校研究生健商的问卷测试,充分了解该群体目前健商现状,为构建武警部队高学历人才健康教育发展提供新的设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9.
就业是人民群众获取劳动报酬、维持生计、进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现今,就业成为大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所要面临的难题,而我们考虑的也不能只局限于社会竞争和压力等外部因素,学生就业观念、学校就业指导等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部分原因。本文重点分析新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转变就业观念、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等方面探讨扩大就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