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31.
证据推理法在C4ISR系统可靠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参考外军NATO COBP阐述了不确定性处理在C4ISR系统评价中的重要性,鉴于ER方法的先进思想,介绍了ER(Evidential Reasoning)方法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基本评价框架,并对ER方法和AHP方法,D-S证据理论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综合,针对我军C4ISR系统可靠性评价中的数据不完备等实际问题,初步应用此方法进行评价,对决策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2.
C4ISR系统评价框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首先对现有的几种C 4ISR系统评价框架作了介绍,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异同;之后根据基于仿真的系统评价要求,研究评价框架与评价模型、指标体系、仿真模型的关系,并借鉴已有的几种评价框架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仿真的C1ISR系统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33.
纳米Fe_3O_4磁性流体的制备与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用油酸作为分散剂制备出煤油基和二脂基磁性流体.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颗粒的组成、结构、平均粒径,表明所制备的颗粒为纯净Fe_3O_4纳米粒子,其平均粒径小于15 nm,分布均匀.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法(TGA) 和导数热重量(DTG)分析法对磁性流体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磁性流体进行性能稳定,煤油基磁性流体工作温度应低于88.6 ℃,二脂基磁性流体的应低于236.0 ℃.  相似文献   
134.
结合当前军事指挥理论的发展,首先概述了C4KISR系统的发展现状,列举了C4KISR 4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其次论述了C4KISR系统与一体化的关系,分析了C4KISR系统集成的一体化实质,指出部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加强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寻求全局最优的策略.最后从排队论的角度,对C4KISR系统集成的一体化价值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对比计算的结果显示:实现一体化集成的C4KISR系统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集成前的各单个子系统的各项指标,从侧面揭示了信息化在新军事变革中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5.
C4ISR系统情报信息能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能力直接影响信息优势能力和指挥决策能力,如何分析和评价C4ISR系统信息能力对作战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分析信息能力概念及其流程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评估信息能力的解析数学模型,详细研究了信息能力的三个度量指标:完备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评估方法,研究结果对信息战和信息优势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6.
针对C4ISR组织结构的复杂特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概念分析军事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组织结构,旨在对军事组织结构中的C4ISR的效能给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具体讲,就是描述了FINC(力量、情报、网络和指挥控制)方法,给出了大量的基本运算法则来比较和定量分析C4ISR组织结构的组织网络,便于更全面地分析评估不同组织结构的费效比,并将其应用于一个想定的C4ISR组织结构中.  相似文献   
137.
需求工程是指挥信息系统整个开发周期中的第一步,正确且全面地确认系统的需求是成功开发指控系统的关键.指挥信息系统需求体系框架是从需求开发的内容上规范需求工程技术在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开发中的应用.从需求的本义出发,在分析总结IEEE、INCOSE以及OMG等研究机构关于需求内涵与分类的研究基础上,本着与C4ISR/DOD AF一致的原则,结合近年我军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开发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需求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38.
C4ISR中基于XML的作战文书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战文书标准化是C4ISR系统中实现作战文书自动处心技术在作战文书标准化中的实际应用用DTD规定作战文书的逻辑结构、用XML语言描述作战文书的内容、用XSL规范作战文书的格式;进而根据作战文书的处理流程,提出了作战文书标准化系统的三层整体架构作战文书产生层、网络传输层、作战文书接受层.  相似文献   
139.
重用作为一种领域模型的构建方法,可以快速构成一个有效的需求模型。分析了C4ISR系统军事需求模型的领域性及其需求共性,进而对比研究了C4ISR系统军事建模过程中的重用方法,为C4ISR系统军事需求开发中解决共性需求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0.
The Constitutive Act of the African Union (AU) provides for the right of the continental body to intervene in the face of war crimes, genocide and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According to its formulation, Article 4(h) intervention entails military force, which is triggered when a target state fails to discharge its duty to protect its population from mass atrocities. Although Article 4(h) is an ambitious statutory commitment to intervene in a member state by the AU, the Libyan crisis in 2011 showed the ambivalence of the continental institution to act in a decisive and timely manner. The AU's failure to invoke Article 4(h) exposed the need for building the capacity and political will to intervene and to interpret Article 4(h). Therefore, the primary focus of this article is on how Article 4(h) should be interpreted. Flowing from the Pretoria Principles, which seek to provide clarit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U's right of intervention, Article 4(h) should be viewed as a duty rather than a right to prevent or stop mass atrocities. The duty dimension of Article 4(h) deriv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s that AU member states have ratified to prevent mass atrocities. Rather than being a paper tiger, Article 4(h) should be used in a proactive and timely manner as a military option available to the AU to persuade member states to prevent or halt atrocities. As a last resort, military force pursuant to Article 4(h) should aim at protecting the population at risk and pursuing the perpetrators in order to avoid contravening Article 2(4) of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UN). Although military intervention can save lives in the short term, it cannot necessarily address the underlying, structural causes of atrocities, such as ethnic rivalries, economic inequalities and scramble for natural resources, among others. Therefore, the prevention of mass atrocities should not be equated with, or be seen through the prism of, Article 4(h) intervention alone. The focus should instead be on the entire spectrum of preventive strategies at the disposal of the AU in the face of mass atrocities, including the African human rights system and the African Peer Review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