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橡胶隔振器冲击刚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冲击环境下,隔振器的刚度特性会产生显著的变化.由于该过程相当复杂,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是相当困难的.该文研究了利用轻气炮技术和力锤敲击测试隔振器冲击刚度的方法,并分别对不同规格的橡胶隔振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这2种方法特点的比较表明,轻气炮试验适用于工程中大型橡胶隔振器冲击刚度的测试研究,而锤击法试验适用于同系列不同型号的小型橡胶隔振器冲击刚度的测试研究,因而二者互为补充,在工程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针对航天器推进系统的时变特性以及随机因素给故障隔离带来的困难,提出了基于Z-检验分析和解析冗余关系相结合的半定性故障隔离方法。基于状态空间转换的思想,运用基于系统诊断键合图模型建立的解析冗余关系挖掘系统时不变的结构特征空间信息,并对解析冗余关系残差进行趋势分析获取时不变、具有残差变化方向的故障特征矩阵,针对存在随机因素对残差定性化的影响,利用了Z-检验分析对残差进行定性化获取观察特征,通过观测特征与故障特征的比较进行系统故障隔离。将该方法应用于推进系统的故障隔离中,结果证明了该方法能有效避免获取推进系统时变诊断准则以及来自系统建模和参数测量等随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推进系统故障隔离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3.
船舶动力机械混合隔振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了混合隔振的原理,揭示了混合隔振的实质就是被动隔振系统和主动隔振系统的多目标联合优化问题.针对船舶中常用的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了混合隔振优化设计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混合隔振技术在船舶动力机械隔振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针对主动隔振系统带有时滞的鲁棒渐进稳定问题,研究了时滞的存在对最优控制算法控制效果的影响,运用MATLAB中LMI工具,采用变步长试凑的方法,解出了最优控制系统反馈控制鲁棒渐进稳定的最大允许时滞上界。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控制时滞的增大,主动隔振效果逐渐变差,一旦反馈控制力时滞超过最大允许时滞上界,系统便将发散。同时,增大反馈控制力和减小加权矩阵控制目标的相应权值,可以提高最大允许时滞上界。  相似文献   
35.
针对坦克超近程主动防护雷达系统中的收发天线隔离问题,分析了由周期结构光子晶体高阻表面形成的人工磁导体(AMC)的等效模型,给出了其反射系数与相移的关系.由于其对电磁波表现出来的吸收和产生相移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光子晶体高祖表面代替传统隔条来提高天线隔离度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使得收发天线在200MHz的带宽达到- 80dB以下的隔离度,满足系统要求,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一个自修复飞行控制系统故障检测和隔离实时工程软件系统,该系统按照软件工程规范、采用等价空间法和残差向量的概率信息融合法研制和开发,不仅能对飞行控制系统的突变故障——作动器卡死故障和控制舵面损伤故障进行实时检测和隔离,而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仿真研究表明该软件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37.
在冲床连杆瓦背部设置弹性元件,可以显著地降低作用于床身的动载荷,阻止振动向床身传递.为了解隔振对床身动态特性的影响,预测其隔振效果,现运用有限元方法,利用SAP91软件对隔振前后的床身一隔振器系统的模态及动力响应进行分析比较,并对阻尼处理后的连杆瓦减振降噪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8.
针对双层气囊隔振装置高精度姿态平衡控制需求,提出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通过建立双层隔振装置动力学模型、充放气控制等效作用力模型,建立了控制响应特性分析模型。并基于多目标满意优化方法建立了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使得双层气囊隔振装置能够较好地适应上下层气囊隔振装置姿态耦合,实现姿态平衡控制,并可有效抑制结构弹性变形对姿态平衡控制的影响。在双层气囊隔振装置上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将用于某型船舶大型发电机组双层气囊隔振系统,实现双层气囊隔振装置柔性支撑状态下的姿态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39.
《防务技术》2020,16(2):354-361
Collimating lense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aser ranging systems, and high overload environments severely affect the beam shaping effect of such lenses. This study proposes a buffer isolation method on the basis of impact stress wave attenuation theory for collimating lens spacers. ANSY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high load dynamics of collimating lenses, and the buffer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was compared and analysed. Opt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collimating lenses under different buffer conditions was performed using ZEMAX software to study the mechanism by which a high overload affects the collimating lenses. High overload and optical shaping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further conducted. Results showed the superiority of butadiene rubber to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after application of 70000 g impact acceleration. The combination-gasket method was superior to the single-gasket method, and the sandwich combination-gasket method was superior to the double-layer combination-gasket method.  相似文献   
40.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故障隔离是发动机健康监控领域的一大难题,但对发动机故障定位、预防灾难性事故发生及发动机维修意义重大。为了准确地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本文针对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模型的部件级故障隔离方法。首先对发动机系统进行部件的划分,然后建立各个部件的模糊模型并进行训练,最后按照设定的故障检测与隔离策略对故障进行诊断。利用两组发动机故障仿真数据对基于模糊模型部件级故障隔离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实现单一或多个部件故障隔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