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介绍了一种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构成的军用操作机器人运动控制器。对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设计,并对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控制器的性能,进一步采取了一些新措施。  相似文献   
52.
根据公开的关于Link16数据链的信息标准并结合我军对战术数据链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一种JTIDS终端消息字还原模块,该模块包含CCSK码字解密,CCSK译码,解交织,RS译码等一系列基带数据处理过程。首先介绍了Link16数据链消息字还原模块的原理,对其各个子处理模块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硬件实现方案,然后在Quartus II环境下选择Cyclone II系列的EP2C8Q208C8 FPGA芯片进行了JTIDS消息字还原模块的系统级综合与仿真,并在该芯片的开发板上进行了验证,硬件成品可用于JTIDS终端功能测试与评估等多种场合。  相似文献   
53.
悬浮系统控制技术是EMS型磁浮列车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悬浮系统的非线性特征,设计了一种非线性悬浮控制器。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EMS型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通过反馈线性化将该非线性模型精确线性化,得到等价的线性模型,采用状态反馈的方法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非线性控制器的控制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局部近似线性化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对间隙干扰和负载干扰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54.
基于SIMULINK的电视跟踪模糊控制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电视跟踪系统中模糊控制器的仿真模型 ,并用 Matlab软件中的模糊逻辑工具箱和 Simulink工具进行了系统仿真。该方法简便、直观 ,通过使用 ,肯定了模糊控制器在电视跟踪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以 OMRON CPM1 A型 PLC为例 ,介绍了如何用 Visual Basic语言实现计算机与PLC的通讯 .该方案具有硬件简单、使用灵活的特点 .该通讯系统对于用计算机控制 PLC实现集中监控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同时为利用计算机进一步开发基于 PLC信息的故障诊断系统诊断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可靠的渠道  相似文献   
56.
针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对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具有双总线结构的互联系统。通过对外总线子系统中串行通信的研究,为外总线子系统中通信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57.
结合模糊神经网络和小脑模型连接控制CMAC理论,提出训练时间短、精度高的CMAC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给出了网络结构、算法,并通过一个维修经费预测实例讲述了这种算法.  相似文献   
58.
应用AVERLOGIC公司最新研制的平板显示控制器AL300,实现了便携式火炮测径窥膛仪的火炮直径数据采集、炮膛视频图像转换与显示系统设计。该系统以微处理器AT89C52为控制核心,利用AL300控制液晶显示屏,同时显示炮膛视频图像和直径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59.
针对某同源平衡及定位电液伺服系统,设计了一种用于该系统的模糊分数阶PID控制器。使用模糊规则来调节分数阶PID的参数,提高了分数阶PID控制器的响应速度,增强了分数阶PID鲁棒性。模糊分数阶PID控制器能使系统很快进入稳定状态,比分数阶PID控制器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性能。通过半实物仿真实验可知模糊分数阶PID控制器在响应速度、超调量及稳定误差等方面均优于分数阶PID控制器,且对外部负载扰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0.
文中提出了采用前馈动力学补偿和实时动力学补偿的两种机器人位置/力混合控制器。仿真结果显示了这两种动力学补偿的有效性。由于动力学补偿的引入、机器人位置/力混合控制系统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