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在研究了态势目标航迹关联特点的基础上 ,建立了航迹预测和样条拟合关联模型 .该关联模型首先将前后两段航迹进行预测 ,然后进行样条拟合关联检验 ,从而实现了多目标环境中中断目标态势的关联判断 .经仿真计算 ,此关联模型是可行实用的  相似文献   
42.
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作战中,数据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数据建设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强数据研究愈发重要,因此以海军军事数据为研究对象,论述海军军事数据在指挥控制中的作用、特点,重点以海军水面舰艇作战能力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海军军事数据之间的层次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海军水面舰艇作战能力数据的层次关系模型,为海军军事数据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3.
目前远监督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关系抽取任务。然而,远监督方法中存在大量错误标注现象,给远监督方法的学习效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提出利用语义Jaccard度量关系短语与依存词间语义相似性的错误标注消除方法。消除错误标注后的训练数据用于训练模型,完成关系抽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消除错误标注,提高关系抽取的性能。  相似文献   
44.
针对夜间战场上坦克目标威胁评估问题,结合多目标决策问题,将熵权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坦克夜间射击目标选择模型,并详细给出了该算法的思想、算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评估算法中主观赋值的缺陷,最后利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针对近程车载防空系统拦截空地导弹的制导问题,设计了一种视线指令制导律.首先建立了地面站、拦截弹和空地导弹三者之间相对运动模型,然后以控制拦截弹位于地面站和空地导弹连线上为目标,根据三者在空间的几何关系设计了一种视线指令制导律,并对拦截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制导律能够有效保证地面站的安全,与比例导引律相比,提高了制导精度,缩短了拦截时间.  相似文献   
46.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但是自1951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50多年来,两国之间发展起来的睦邻友好"全天候和全方位"的国家关系堪称世界上双边关系的典范。中巴友好关系的存在有力的支撑了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安全与稳定,其中,中巴军事技术合作又是这一友好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侧面。通过分析中巴军事技术合作的背景、历史和现状,可以有效的了解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以及我国在其中的核心战略利益所在。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中巴友好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历史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中巴军事技术合作的历史、现状以及其在中巴关系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对中巴军事技术合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看法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7.
结合灰关联分析和模糊理论,建立了一种模式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灰关联度的空袭目标属性识别模型,利用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
点迹-航迹数据关联是多目标跟踪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多目标决策思想和灰关联分析方法引入点迹-航迹关联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逼近理想灰关联投影多目标决策的点迹-航迹数据关联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密集多目标情况下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军事法律关系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事法律关系是由军事法律规范调整的以军事权利和军事义务为内容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必然涉及到国家军事利益。军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如何,关系到军事法和军事法学的整体定位,对于军事法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  相似文献   
50.
农村分配对农民增收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分配与农民增收的关联最为直接、效应最为明显。现实的农村分配中存在很多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成为农民增收的很大制约。只有对这些负面因素及其影响展开具体深刻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才能最大限度地弱化这些负面影响,才能充分发挥分配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