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研究了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制备氮化钛(TiN)重要参数氮钛到达比(N/Ti)对膜层性能的影响,并且采用俄歇谱分析(AES)、光电子谱分析(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膜层进行了相组成与成分分析,摸索了N/Ti对膜层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2.
根据8086/8088语言的结构化特点,提出了程序插装的概念及其实现方法,并基于插装研制出一种动态分析工具,从而实现了对程序分支及语句的自动测试功能.  相似文献   
63.
本文利用折算载荷法,推导出了阶梯形变截面弹性支座连续梁弯曲计算的基本方程,编写了通用计算机解题程序。  相似文献   
64.
电流变流体的流变性质和力学性质在电场里随电场强度的变化而实时地、可逆地发生变化, 这一特点使得它在自适应结构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电流变流体夹心梁是在两弹性层间夹入一层电流变材料, 通过控制电流变材料屈服前的流变性质和力学性质来达到控制整个复合梁的动态响应。本文通过建立两端简支的电流变流体夹心梁的结构模型, 模拟分析了复合梁的动态响应及不同激励频率下的优化电场。  相似文献   
65.
浅析炮车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坦克发射时车体的角振幅和乘员所受加速度不超过一定值为基础,推导了炮车比极限值的理论公式;并对影响炮车比极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以59式坦克为例得出炮车比不超过1.71,该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6.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善潜艇现有天线接收性能的方法,从而解决了在潜艇上安装使用劳兰C导航仪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7.
本文针对零级次弹性抛物柱体,在形如V~1=ηf~1(t);V~2=—ξf~1(t);V~3=0速度场的假定下,给出了相应内力场的解析表达式及形成该速度场的应力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68.
为了克服传统LP(Linear Predecition)算法在构建虚拟阵过程中存在预测误差容易累积的弊端,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充分利用实阵信息量的改进LP算法来构建虚拟阵。采用实际基阵方法、传统LP虚拟阵方法和改进LP虚拟阵方法分别对假定基阵的波束性能进行计算机仿真及对湖试数据进行处理成像,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LP方法相比,改进的LP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波束旁瓣,进一步提高了基阵的角度分辨力和阵增益,将其运用于特定试验背景下的实际湖底目标探测,方向分辨精度可提高75%。  相似文献   
69.
针对探月飞行器月球公转轨道上的卫星导航定位问题,以高轨道飞行器卫星导航定位的研究为基础,采用多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联合定位的方法进行仿真。分析了载波功率与噪声功率密度比为15d BHz的弱信号捕获门限下,各系统联合定位时波束主瓣和旁瓣的可用性,同时对各系统联合情况下的精度因子值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接收到的卫星天线辐射的主瓣和旁瓣信号均高于载噪比门限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三系统或四系统的联合能满足实时定位条件;而旁瓣损耗不加以补偿时,接收信号载噪比低于门限并导致任意联合方式均无法完成定位。各系统联合的精度因子分析表明:单系统或双系统联合的几何精度因子变化剧烈,四系统联合相比三系统联合的几何精度因子下降16.93%;三系统联合定位方案中,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联合方案的几何精度因子值变化最平稳,为最佳选择。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为探月飞行器定位技术研究和星载多系统接收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ies of tire-road interaction,the wheels of a multi-wheel distributed electric drive vehicle can easily slip under certain working conditions.As wheel slip affects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it is crucial to control it and coordinate the driving force.With this aim,this paper presents a driving force coordination control strategy with road identification for eight-wheeled electric vehicles equipped with an in-wheel motor for each wheel.In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the road identification module estimates tire-road forces using an unscented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and recognizes the road adhesion coefficient by employing the recursive least-square method.According to road identification,the optimal slip ratio under the current driving condition is obtained,and a controller based on sliding mode control with a conditional integrator uses this value for 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The anti-slip controller obtains the adjusting torque,which is integrated with the driver-command-based feedforward control torque to implement driving force coordination control.The results of hardware-in-loop simulation show that this control strategy can accurately estimate tire-road forces as well a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and thus,can effectively fulfill the purpose of driving force coordinated control under different driv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