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利用酉几何构作了一个non-Cartesion认证码,计算了它的参数;当编码规则按等概率分布选取时,求出了模仿攻击和替换攻击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32.
基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认证协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证技术是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认证技术主要包括用户认证和信息认证2个方面.前者用于鉴别用户身份,后者用于保证信息的真实来源.本文基于线性代数的方程组的解的理论建立了一种身份认证协议和一种消息认证协议.通过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个新的身份认证协议能够保证用户身份的正确认证,新的信息认证协议能够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同时能够防止重传攻击认证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33.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是今后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认证技术是其提供的一项主要功能。分析了目前虚拟专用网络使用的最基本的认证技术,指出了虚拟专用网中认证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4.
建立两级融合系统,联接一级、二级融合系统中的识别功能.提出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特征层目标识别技术,基于D-S理论、Bayes理论的时空域决策层目标识别技术、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的行为识别技术.解决应用中普遍存在的目标特征界限模糊、身份冲突、身份不稳定、缺少行为识别信息等问题,实现对目标身份和行为的综合识别,以达到对目标的全面...  相似文献   
35.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视域下,各民族文化具有平等性,不同民族文化也各有其优秀成分。民族间文化沟通才是民族间深层沟通,对于民族间文化冲突的防患、民族文化整合及民族关系维系意义重大。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只有实现各民族文化中优秀成分的集聚,从而提升到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高度才能减少民族文化冲突,促进民族文化整合,进而推动双语教育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新疆双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冲突与整合,同时提出了民族文化整合观下新疆双语教育实施的阶段性文化目标以及双语教育实施的一些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以定理的形式提出一个新的组合恒等式。它是在恒虚警算法研究和性能分析中经常遇到的恒等式。对此,文中给出详细的证明。在证明过程中,我们还提出了有关该定理在实际中可以直接应用的3个引理和2个推论。  相似文献   
37.
为了满足用户对移动IP服务的安全性、低时延方面的要求,弥补现有移动IPv4协议中切换方案的不足,在移动IP/AAA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VMN(虚拟移动节点)的移动IP快速切换方法。该方法增强了移动IP联合AAA的基本模型,并在MA(移动代理)上构建了一种新的数据结构;通过在NFA和OFA之间建立一个新的双向隧道,将VMN中的数据报文进行快速转移,在没有数据报文丢失的情况下,实现了快速低时延的切换;通过分发新的临时安全关联以及认证票据,有效地提高了移动IP在注册和切换过程中的安全,同时有效地降低了AAAH和AAAF之间的网络负载;通过对该方法进行安全性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我们提交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8.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容量储能系统功率控制的三重化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针对具有强非线性、滞后和参数存在漂移的DC/DC变换器,采用平均状态空间法进行了数学建模及分析,提出了基于电流和电压的双闭环PID控制方案,使用了幅相裕度法对PI参数进行整定,最后设计实验验证了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变换器在较宽的工作范围内实现了零电压开关工作,消除了动态电流变化导致的过充和过放,在较大负载变化范围内实现了95%以上的效率。  相似文献   
39.
首先定义了max-T复合模糊算子,建立了一类基于模糊复合算子的模糊联想记忆网络——模糊双向联想记忆,然后系统地分析了该网络的性质,在Hamming距离意义下证明了该网络的平衡点(吸引子)具有Lyapunov稳定性。  相似文献   
40.
In conflict studies, identity has been posited as an explanatory factor of the resilience of insurgenci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dentity 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 (ELN), a leftist insurgency group in Colombia. As a Marxist–Leninist organisation, the ELN aims to overcome capitalism. In their perception, this is possible via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ividual into a ‘collective personality’. Along the dimensions of ‘content’ and ‘contestation’, we will demonstrate the mechanisms they impose for such identity formation. Identity, as we will argue, is a main factor in explaining why people participate in this insurgency and thereby enhance its resil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