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成功的战场抢修是战斗力的“倍增器”,而及时有效的战损装备抢修排序决策是成功实施战场抢修的前提.在确定战场抢修基本原则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战损装备战场抢修排序的因素,通过目标属性本身输出的信息熵客观地确定属性权重,并结合TOPSIS法构建了装备战场抢修排序决策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对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验证.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战场抢修中多个战损装备的排序问题,是战损装备战场抢修分析及排序决策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92.
为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探索了装备保障方式变革问题。首先分析了装备保障方式变革的基本依据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装备保障方式变革的目标定位,即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随需应变保障,并从保障主体、保障对象、保障内容、保障职能、供应模式、管理模式和维修模式7个方面阐述了装备保障方式变革的表现形式,为我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装备保障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3.
根据装甲装备在试验和使用中人因故障发生的原因,将人因故障影响因素分为设计因素、维修因素、使用因素、人体机能因素、人机界面因素和环境因素6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辨识分析,发现造成装甲装备人因故障率从高到低的因素依次为:维修因素、使用因素、人机界面因素、设计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体机能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装甲装备综合管理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4.
针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中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战区装备保障力量的问题,借鉴外军经验,立足我军实际,从整体保障效能目标出发,区分诸军兵种一体、各层次各专业一体、军民一体3个层面,分别提出了三军联合保障、纵横联动保障、军地综合保障3类一体化装备保障组织形式。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大保障"体制,加快提升战区部队体系保障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95.
分析了装备维修信息的概念和组成,将粗糙集理论应用到装备维修信息处理中,结合信息熵和互信息的定义,界定了一种新的属性重要度,并将其作为启发信息,提出了改进的基于属性重要度和互信息的属性约简算法,并通过对装备维修信息约简,进行了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精度较高,得到的结果比较符合实际,能够为装备维修保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96.
基于复杂网络的武器装备重要度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武器装备重要度评估方法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基于复杂网络中改进的节点重要度评估指标和方法,建立了武器装备重要度评估模型。该方法不仅描述了武器装备在装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也反映了武器装备失效后的修复情况。最后通过一评估示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97.
模块化油料装备具有运用方式灵活、功能模块扩展能力强的优点,既能使油料装备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又方便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但各模块单元之间不易实现干式快速连接与分离。为实现油料装备模块单元快速连接、拆卸且无油料漏出,创新设计一种干式快速自封连接接头。该接头用于油料装备模块单元连接时,管路系统能自动接通;各模块单元分离时,管路系统能自动封闭,使各模块单元或组合体形成一个密封体,始终无漏油现象。该干式快速自封连接接头用于模块单元连接或分离,具有简便、快捷且无油料渗出等特点。  相似文献   
798.
装备的抢修性是装备设计时赋予装备的一种固有属性,直接影响到战场抢修工作。抢修性模型是抢修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抢修性量化模型难度大的特点,尝试采用具有自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对抢修性进行仿真预测,同时为提高神经网络的性能,运用遗传算法对其优化,从而得到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装备抢修性预测模型。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用于抢修性的仿真预测,能为新研制装备的抢修性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99.
顾佼佼  刘克  陈健 《国防科技》2021,42(1):134-142
本文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海天背景下基于可见光、红外方式成像的舰船及角反、烟幕干扰的目标检测,这也是反舰导弹作战使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采集的可见光与红外成像目标检测数据集涵盖实施典型干扰下的态势场景,贴近实战;结合四种不同的目标检测机制,选取YOLOV3、Faster R-CNN、SSD及CenterNet四种典型模型分别进行训练与验证,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提高弱小目标、复杂干扰态势的的检测,可以实现端到端的高精度装备目标检测模型。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进行软硬件协同设计,通过对比分析选定基于Vitis AI的实施方案,经过模型的量化、编译与优化,可在保证检测效率的前提下快速实现模型的小型化部署,便于进行装备移植。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内容可有效提高现役反舰导弹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00.
装备检测是装备性能监测、故障预测和诊断、健康管理、战斗力评估和再生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算法、智能芯片等智能化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军事智能化时代已经在全球兴起,并驱动装备体系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针对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综合性强、技术性高、战斗力强及结构复杂等特点,本文首先给出了装备检测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智能化装备检测面临的问题,最后从构建科学化规范化装备检测标准、智能化检测系统、多样化检测方法、智能化数据处理和智能化检测人才队伍建设五个方面给出智能化装备检测能力建设的意见和措施,以期为未来军队智能化装备检测能力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