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防务技术》2019,15(2):179-185
In this article, parametric study of single confined fragment launch device was carried out. The configuration proposed was further studied to derive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for effect of fragment size, charge size, confinement thickness on fragment velocity. The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NSYS-AUTODYNE explicit solver. Fragment velocities were estimated as a function of different parametric combinations of explosive quantities, charge length to diameter ratio, fragment height to diameter ratio, confinement thickness, fragment material and fragment mass. The data was further converted to charge to metal ratio under fragment and confinement. It was observed that, increase in confinement thickness, charge quantity and decrease in fragment height increases the fragment velocity. It is also noted that, charge to metal mass ratio under fragment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fragment velocity. At the end,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for fragment velocity interms of all these parameters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se relations, two velocities 1831.92 m/s and 2523.9 m/s required for NATO STANAG 4496 IM test were estimated. The design parameters for these velocities are presented. Also, the results estimated using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has been compared with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Error in the predicted velocities is within the acceptable range.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proposed will be useful for finalization of design of the fragment launch device.  相似文献   
82.
基于"姿态矩阵"量测的机载导弹传递对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速度+姿态"量测匹配方案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机载导弹传递对准技术.采用"姿态"量测时存在矩阵计算量大等缺点,在具体工程应用时更会受到计算机速度的限制,尤其是需要快速进行卡尔曼滤波计算时.引入了一种与"姿态"量测具有相同特点的"姿态矩阵"量测方案,设计了快速对准卡尔曼滤波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是一种具有工程意义的实用快速传递对准技术.  相似文献   
83.
通常卫星的唯一能源来源是太阳能,因此星上网络设备的能源供应问题比地面网络的更加严峻。通过修改和扩展链路容量受限的最小代价多商品流模型来适应卫星网络这一特殊的体系结构,并基于低轨道卫星网络的多重覆盖机制和流量分布模型,改进现有的启发式算法来关闭冗余的卫星节点、星地链路和星间链路。在满足链路利用率和路由跳数增加比例约束的条件下,仿真实验中关闭上述三种参数的比例分别可达59%、61%和72%,卫星网络的总体节能比例可达65%。  相似文献   
84.
对某大型降落伞系统的拉直过程进行多阶段、多有限段和多自由度的动力学建模。通过仿真研究了牵顶伞和剥离带等改进措施对主伞拉直后伞衣抽打现象影响,重点分析比较了带与不带牵顶伞时伞衣位形、抽打速度、偏离距离等参数的变化,分析结果可为大型降落伞的工程设计、改进和使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5.
电传动履带车辆存在的参数非线性时变性强、惯量大,路面阻力容易受强扰动等特点,采用传统的PI控制容易产生较大的超调,降低暂态控制性能,传统的滑模控制算法难以克服常值扰动,消除稳态误差,易引起输出量剧烈抖振。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广义预测速度控制器,结合电机饱和特性,对控制量进行了约束。仿真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算法能够克服系统参数非线性时变、路面扰动因素的影响,且跟踪准、响应快、超调小。  相似文献   
86.
教师队伍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并问接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所高校教师的调研并对调研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目前影响兵团高校教师队伍成长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解决影响兵团高校教师成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87.
针对传统闭路制导方法中的制导方法误差,提出了一种根据"真实目标"进行制导的改进制导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逼近算法,推导建立预定关机点及落点坐标与需要速度间的映射关系,并装订上弹,使关机点附近对应每一个位置能够映射出相应的需要速度矢量。然后利用闭路制导关机及导引方法对导弹实施控制。通过仿真,该方法大大减小了制导方法误差,提高了导弹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88.
基于散体极限平衡条件,利用马斯顿提出的沟内埋管垂直土压力计算模型,对存在冲击荷载情况的埋地管道受力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弹性半空间理论对落石冲击荷载情况下管道轴向附加荷载分布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在利用传统的应力设计进行分析校核的同时,应用竖向变形量设计理念,研究了落石垂直冲击管道正上方时管道变形情况,以此来判断管道失效与否,为地质崩塌灾害易发区埋地管道的铺设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9.
连续旋转爆震波传播模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保持空气流量不变、改变H2/air当量比开展了连续旋转爆震对比试验,发现随当量比的降低出现三种传播模态:在较高的当量比(0.90~1.86)下,连续旋转爆震波以同向传播模态传播;在较低的当量比(≈0.75)下,则以双波对撞模态传播;在中间工况,则以上述混合模态维持传播。分析了不同传播模态下的高频压力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传播模态的转换机制:当量比较高时,爆震强度较高,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和速度亏损相对较小,爆震波以同向传播模态维持传播;当量比较低时,爆震强度较低,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和速度亏损较大,此时无法维持同向传播模态,而以双波对撞模态传播,这是由于双波对撞模态中的激波对撞产生高温环境,有利于燃烧放热,其可能是连续旋转爆震的极限传播模态。  相似文献   
90.
针对精确制导弹药制导控制系统低成本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弹载低成本制导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建立了一种弹载制导控制系统低成本体系架构,从功能、硬件、软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GNC一体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一体化制导计算机设计方法。针对MEMS导航系统精度低、噪声大特点,设计了一种惯性/卫星数字制导方案。该低成本制导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可有效减少系统冗余硬件,降低成本,实现较高的制导控制精度,满足未来低成本精确制导武器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