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1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91.
As a consequence of intervention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force ratio for counterinsurgency (COIN) has come under increased scrutiny. Reduced to its essence, the issue is simply, ‘How many troops does it take to get the job done?’ This answer has been sought by the US military, academia, and think tanks.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responses, culminating in several ‘plug-and-play’ equations for minimum force ratios in COIN operations. Due to the impossibility of determining precisely how many insurgent forces there are, it has become common to base force ratios on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In the realm of policy, the question above is posed as, ‘How many of our troops does it take to get the job done?’  相似文献   
992.
By any objective measure, defense institution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have all but universally been incapable of producing viable defense plans that are based on objective costing and operational planning data. This situation exists in spite the provision of considerable Western advice and assistance, let alone reporting to and receiving assessments by NATO’s International Staff under Partnership for Peace, as well as via the integrated defense planning and reporting systems. An explanation for this systematic failure across European post-Communist defense institutions can be found in the continued slow development of an over-arching policy framework which directs and approves all activities of the armed forces, as well as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down to capability providers. The essay ends with an examination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early introduction of 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 have ha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policy and planning capabilities within these defense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993.
装备可计量性的理论方法研究对提高装备的计量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国内缺乏装备可计量性模型的现状,提出了可计量性分析设计的多信号模型方法。系统总结了可计量性多信号模型的基本理论,详细介绍了在单超差假设及不考虑组元可靠性、计量时间和费用影响下的超差检查用检定和超差定位用检定操作优选算法以及计量策略制定方法。建立了信号产生系统多信号模型,给出了超差-检定相关性矩阵,分析了信号产生系统的计量检定树,结论与信号产生系统实际检定方法相符,实例证明,此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94.
如何利用非线性特性来改善压电振动能量捕获性能是工程实际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建立了非线性压电振动能量捕获行为的数学模型,利用定积分法推导了该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并针对不同参数对非线性压电振子输出电能的影响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减小非线性阻尼、增大非线性压电耦合系数均有利于提高非线性压电振动能量俘获的性能;减小非线性刚度能提高低频振动能量俘获的输出,但减小了共振带宽。  相似文献   
995.
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求解空间优化问题已成为当前地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设计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人工免疫空间优化模型框架,开发基于插件技术的优化工具软件,丰富空间优化决策支持的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从空间优化问题的基本特点和计算需求出发,定义了面向空间优化问题求解的克隆选择优化模型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插件-宿主平台"结构设计了人工免疫智能空间优化平台的总体架构,定义免疫算子插件与空间优化问题应用插件开发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平台的架构和功能设计充分考虑了计算平台的开放性和扩展性,通过平台标准接口的功能扩展可实现对不同类型空间优化问题的求解。空间优化问题研究者或政府决策部门无需关系人工免疫优化方法的具体内涵即可基于本平台完成其具体空间优化决策支持任务。  相似文献   
996.
设计了一种用于精密转台的新型自补偿圆锥形液体静压轴承,并完成了轴承的制造与性能测试。采用流量平衡原理推导了轴承设计公式,得到了轴向和径向的最优刚度及其优化条件,计入制造误差对轴承承载性能进行了仿真,并测试了轴承的刚度和回转精度。结果表明:轴承刚度受到节流间隙与承载间隙的流阻比以及油腔间内流系数影响,流阻比存在最优值,而内流系数越小,对刚度越有利;计入制造误差的仿真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轴承刚度范围。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一种CDCMLDA生成模型来实现跨文本集的话题分析,采用狄利克雷组合多项式模型(Dirichlet Compound Multinomial,DCM)对文本集中词的涌现现象进行建模,把DCM模型和LDA结合起来分析文本集之间话题的差异,采用蒙特卡罗期望最大化方法进行参数推导。在多个实际数据集中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实验表明,模型不仅能够发现不同文本集间的异同,而且在模型困惑度指标上相对当前两种主要跨文本集的话题模型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8.
传统窄带模型仅能通过数值计算统计出超声信号渡越时间的测量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拉盖尔模型计算理论克拉下限的方法。研究了拉盖尔函数及其时间导数的性质,得到时间导数内积矩阵,并将其应用到费舍尔矩阵中,能够快速精确计算克拉下限。对混合指数模型仿真表明,在高斯白噪声背景下,渡越时间方差与理论克拉下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受窄带噪声和反射等因素影响,实测数据的渡越时间方差与理论克拉下限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一种基于主题模型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时空兴趣点(STIP,space-time interest point)来描述人体运动,然后提出使用慢特征分析(SFA, slow feature analysis)算法计算兴趣点梯度信息不变量最优解,最后使用概率潜在语义分析 (pLSA,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模型识别人体动作。SFA计算的梯度不变量最优解可以表示时空兴趣点固有特征,能够无歧义反映时空兴趣点在空间及时间方向上的信息。同时,针对pLSA隐性主题正确性无法保证的缺点,算法将主题与动作标签“一对一”相关,通过监督方式得到主题,保证了训练中主题的正确性。该算法在KTH人体运动数据库和Weizmann人体动作数据库进行了训练与测试,动作识别结果正确率分别在91.50%和97%以上。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一类易感者和潜伏者都有新增常数输入,疾病具有饱和发生率的SEIS传染病模型.经计算得到模型的基本再生数,证明当基本再生数〉1时,模型只存在惟一的地方病平衡点的结论,并利用特征方程和Hurwitz判据分析地方病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通过采用第二加性复合矩阵理论证明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