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281.
分别采用四指数表达式拟合的方法和数值计算求解双RLC人体静电放电(ESD)模型的方法得到了符合标准要求的ESD电流波形,计算这两种方法下各自的放电电荷量和放电电阻消耗的能量;测量空气式和接触式两种ESD模式下的放电电流波形,并分别计算放电电荷量和能量情况;通过比较得出,放电电荷量和放电电阻消耗的能量都能够超过放电前的3/4,用数值拟合的电流波形虽能满足四个关键参数的要求,但其它部分电流值偏大。  相似文献   
282.
为给军用履带车辆电传动部件选型提供理论依据,对某车型的双侧电机传动方案中驱动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及主要部件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匹配计算,并根据车辆对驱动系统大转矩和宽调速范围的要求,提出了驱动电机必须具备的过载能力和弱磁能力,最后利用仿真手段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3.
输电塔-线体系在断线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给出了断线情况下导地线静态平衡后的张力系数,该系数没有考虑塔-线体系的动态冲击效应。以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输电线路沿山头汉江大跨越工程为参考,利用两基三线模型分析了断线工况下大跨越输电塔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断线荷载对输电塔的冲击作用显著,应力放大系数γ达到1.42—1.94。该结论可以为输电线路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也为类似塔-线结构体系的动力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4.
介绍地铁火灾发生时的几个主要的特点以及其巨大的危害性,引出了地铁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模式的重要性。通过对已有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同时结合实际,对地铁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科学的完善,得出了一个完整的预案制定模式。  相似文献   
285.
研究一类具Holling-Ⅲ类功能性反应的食物有限捕食-被捕食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证明当正平衡点不稳定时该模型存在唯一稳定的极限环。  相似文献   
286.
运载器牵制释放结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运载器牵制释放垂直发射的过程依次分为静态、牵制、释放三个阶段.利用MSC.Patran/Nastran的场功能和分组分析功能,将前一个阶段的计算结果场向后一个阶段的初始条件场传递,提出了一种分析运载器牵制释放全过程结构动力响应的分阶段计算新方法.解决了牵制释放过程中由于出现运载器-发射台分离面给结构动力响应计算带来的困难.采用该方法计算了几个运载器牵制释放的算例,分析了牵制阶段牵制力的变化、释放阶段运载器结构动力响应的特点、不同释放时间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算例表明:该方法实施简便、精度较高,还可拓展用于不同时刻释放、释放不同步、施加缓释力等条件下运载器结构动力响应的分析,为牵制释放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7.
我军兼收俄、美火力毁伤理论之优长,依据我军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和作战原则,运用科学的数据和算法,创建了具有我军特色的战役炮兵火力毁伤理论。基于直接计算的目标选择方法,分别对直接计算目标选择方法的基本思路、主要优点和实施过程进行了论述。该计算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针对具体目标如何进行兵器弹药需求量计算的问题,使战役炮兵火力毁伤筹划方法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288.
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控制方法,设计一种频域加权LQR控制器;通过对其常用滤波器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型滤波器设计思路.当振源频率低于执行器下限响应频率,导致执行器输出减小时,通过改变滤波器参数、增大低频部分权重及控制力,可提高低于执行器响应下限频段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289.
ABSTRACT

The India–Pakistan near war of February–March 2019 highlights India’s ongoing evolution in strategic thought and practice since its emergence in 1998 as an overt nuclear-weapon possessor. These changes, involving an increasing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the intentional escalation of conflict with a nuclear-armed rival willing to be the first to use nuclear weapons, challenge certain academic assumptions about the behavior of nuclear-weapon states. In particular, they undermine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nuclear-revolution theory—which anticipates nuclear and conventional restraint among nuclear-armed rivals through fear of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and the model of nuclear learning which underpins this theory, in which new nuclear-weapon states gradually absorb this restraint through policy-maker learn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India’s learning pathway since 1998 has deviated from these expectations. India is instead pursuing its own “revolu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creating capabilities for flexible response and escalation dominance. It concludes by illuminating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Indian strategic behavior and contemporary practices of other nuclear-armed states, and suggests that New Delhi’s emerging de facto nuclear doctrine and posture is part of a broader empirical challenge to our current conceptions of the nuclear revolution and of nuclear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